(四)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重點就是進行項目的經濟性分析,針對該項工作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來完成。通常采用“靜、動”態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根據收益率、淨現值等指標進行分析,並將其作為項目決策的憑證,因此通過收益率、淨現值等指標,可以將項目的整個計算期內的經濟效益相對準確的體現出來。其中淨現值法的特征是突出投資運作期間的貨幣時間價值與現金流量風險,在計算淨現值時,可以采用經過風險調整的現金流量與資金成本率來進行。其實在實施投資項目過程中,不僅會帶來一定的淨現金流量,伴隨而來的還有一定的無形資產,即對企業來講,項目投資不僅會創造經濟收益,而且還包含在新領域發展、進一步投資的期權。
三、投資風險的預防與化解
任何投資項目均存在一定的風險,而投資主體要在對投資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預防與化解。
(一)控製法
所謂控製法是在發生損失前采用相應的控製手段來降低風險對項目投資的影響。控製法包括以下三種:首先,風險規避,即主動放棄帶來較大風險損失的某項活動,這種風險控製法可以將風險率降為零,不過該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在放棄高風險的同時也可以錯失了高收益;並且需要決策者對風險因素進行準確判斷,才能保證其現實意義。因此風險規避法通常用於在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後。其次,風險分散,即采用多樣化投資的方法降低單個風險因素對項目整體的影響,其融合了不同方向的投資組合。最後即為風險消縮,即在發生損失前消除風險,或者發生風險事件後降低損失。
(二)財務法
所謂財務法是在發生風險損失後利用財務手段及時補償損失後果。財務法包括以下兩種,一是風險轉嫁,即投資主體將有可能的損失轉嫁給另外一方,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兩種方法進行風險轉嫁,即保險型轉嫁與非保險型轉嫁,其中保險型轉嫁即通過保險合同與保險公司建立保險關係,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以保證特定災害事故帶來的風險損失;非保險型轉嫁則是指投資主體通過經濟合同把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轉移到另外一方,其本質就是利用財務手段轉移風險,轉讓者可以從中獲得外來資金,對風險事故帶來的損失進行補償。另外一種即風險自留法,即投資主體自行承擔風險損失造成的一切後果。風險自留同樣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計劃性承擔風險,該方法是在充分分析風險的性質及影響後再采取對應的風險處理方法,並進行相應的財務籌劃,這種方法相對更加主動。另外一種則是非計劃性承擔風險,該方法對風險的性質、影響後果等未充分認別,風險管理者在承擔損失後果時相對被動。通常風險自留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工程預算中設置專項費用,應對不可預見的風險,另外一種則是在生產經營中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或者把小額損失攤入經營成本。
參考文獻
[1]張子健,劉偉. 不同競合模式下企業研發投資決策及績效——基於不確定條件的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0(02): 104-110.
[2]顧乃康,陳輝. 股票流動性、股價信息含量與企業投資決策[J].管理科學,2010(01): 88-97.
[3]王冬梅.關於企業投資項目決策的初步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 2012(08): 195.
[4]王平. 基於超效率DEA的企業自主創新項目投資方案決策[J].企業經濟, 2011(02): 156-161.
[5]閻大穎,任兵,趙奇偉. 跨國並購抑或合資新建——基於製度視角的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模式決策分析[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2): 80-87.
[6]李忠民,仇群.企業家過度自信和企業投資決策的相關性分析[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87-91.
[7]胥佚萱,林誌偉. 增值稅轉型改革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基於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的麵板雙重差分模型分析[J]. 稅務與經濟,2011(01): 90-97.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