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麥克米倫缺口”的解決策略
資本市場
作者:鄭宏韜
【摘要】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普遍存在著因無法獲得長期資金供給而產生的“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即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長期的資金缺口,表現為“資金的供給方不願意以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提供資金”,在當前金融體製中,“麥克米倫缺口”現象實質上是一種市場失靈。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麥克米倫缺口”現象的現狀和特征表現的分析,提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麥克米倫缺口”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麥克米倫缺口市場失靈特征表現解決策略
一、“麥克米倫缺口”的內涵
“麥克米倫缺口”是指現代中小企業普遍麵臨的金融資源短缺問題,特別是在長期融資過程中往往會因為金融資源供給的缺乏導致巨大資金配置缺口。“麥克米倫缺口”概念的提出源於1931年發表的《麥克米倫報告》。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英國政府為了擺脫危機委派以麥克米倫爵士為首的“金融產業委員會”展開對英國金融業和工商業的調查和研究,以便於製定相應的應對措施。1931年該委員會提交了《麥克米倫報告》,報告指出“在英國金融體製中,中小企業在籌措必需的長期資金時,盡管有擔保,但仍存在融資困難,建議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拯救危機。”由此,人們將金融市場中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壁壘現象稱之為“麥克米倫缺口”。“麥克米倫缺口”現象實質是一種市場失靈。《麥克米倫報告》認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中長期資金缺口,即“資金的供給方不願意以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提供資金”。“麥克米倫缺口”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內部管理製度的不完善、財務製度不健全、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以及融資成本高。金融機構將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劃為風險高、成本高、收益低的業務範疇,因此普遍限製對中小企業資金支持的規模和力度。由於受經營規模的限製,中小企業很難通過資本市場以股票、債券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在“麥克米倫缺口”現象中,市場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大銀行的壟斷經營、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融資成本高等因素。
二、“麥克米倫缺口”現象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特征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金融市場的製度建立是以金融抑製為基礎的,金融資源的配置體現著明顯的政府主導特征。首先,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方向與國有企業改革方向趨於一致,這種金融配置方式是計劃約束下的市場選擇;其次,金融資源的國家壟斷決定了對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必然要加以嚴格限製以及對民營企業金融資源配給進行從嚴約束;第三,政府為實現金融抑製基礎上的風險控製機製,對市場體係以及相應製度創新的政策支持存在明顯的偏好。由於當前我國金融製度的典型政府主導特征,導致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麥克米倫缺口”現象呈現出普遍性的急劇放大趨勢。
三、解決“麥克米倫缺口”現象的策略
要徹底解決“麥克米倫缺口”現象需要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是要改變外部製度環境並完善市場功能,同時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圍繞引進與創新為核心來解決“麥克米倫”缺口問題。二是充分調動和激活中小企業的內部的創新元素,注重對其自身資源的有效動員,立足主動創新,推動外部的創新形成。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中小企業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與扶住,切實有效的化解“麥克米倫缺口”是必要的,更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三方主體共同攜手來破解這一難題。政府在宏觀政策上引導同時還可以為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融資;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來源;改善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是解決融資困難的關鍵。
1.解決我國“麥克米倫”缺口的根本在於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市場體係,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政策與製度環境。政府要從產業政策、金融資源配給以及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方麵都需要進一步的提供政策與法律製度上的支持,以實現中小企業融資在商業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金融體製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逐步消除金融抑製,通過金融製度的創新來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2.加大資本市場的創新力度,探尋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或債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渠道的新思路,完善各類直接融資市場,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政策性融資體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並不斷強化社會信用信息公開以及加強法治基礎環境建設。
3.強調社會中介組織職能創新,建立由政府支持的社會信用擔保機製。建立以信貸業務創新為主的中小企業貸款專營機構,同時引導商業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特點開展針對性的關係型融資、推進動產質押融資、尋求信用評級創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係在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長短期目標的協調,短期內以加大政策性信用擔保體係建設為主,從長遠看,更應該強調以市場為主導而政府僅僅是起到引導職能,信用擔保體係應該是一個以商業性擔保機構和互助性擔保機構為主體而政策性擔保起輔助作用的多元化信用擔保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