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技檔案提升企業經濟功能的途徑和方法初探(2 / 2)

(二)加強科技檔案基礎建設和管理

科技檔案基礎建設,包括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具體的工作環節和內容,而每一項內容都有一套緊密相連的工作流程,每一程序都有很強的科學性、技術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許多傳統的做法已不再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簡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沒有科技檔案的基礎建設,科學技術的利用轉化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促進科技檔案的交流使用轉化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決定了企業發展方向的開放型和技術交流的共享性。科技檔案作為一種科學技術信息和成果,不僅對一個企業有用,對全行業也是有用的。如果能夠實現科技檔案的廣泛交流和使用,可以最大限度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和實際產品,進一步為社會創造財富,讓人民受益。同時科技檔案的交流,也可以改變過去大量重複研發帶來的浪費,降低了物資消耗,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

(四)實現科技檔案的信息

實現科技檔案的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現代社會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遠程傳輸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這種變革對傳統的科技檔案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對象、管理範圍、管理手段等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在具體的實現方式上,通過網絡實現科技檔案在線式的歸檔、管理和利用,各企業科技檔案信息實現資源共享,結合自身的實際,促使企業製定正確的策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本質上講,科技檔案有著傳播、推廣,從而提升企業經濟功能的作用,網絡為這種推廣傳播提供了可能,為創造經濟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必備條件。同時,科技檔案會產生顯著經濟效益的這種功能,也會產生利益糾葛,為了確保科技檔案所有者的利益,同時也為了科技檔案信息的安全性,在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檔案部門應注意科技檔案信息化的安全性。

(五)積極開發科技檔案信息資源

鄧小平曾得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闡明了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關係。而科技檔案是科學技術知識存在的重要形式之一,科學技術在轉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形成了科技檔案,是加快知識創造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資源。要實現科學技術向生產領域的轉移,都離不開科技檔案,沒有科技檔案,就談不上企業發展,更談不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立於不敗之地。利用科技檔案實際上就是利用科學技術知識。因此,必須積極開發科技檔案資源,形成對社會發展有指導意義的信息資源,達到提高生產力,實現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

作者簡介:李藝香(1980-),女,朝鮮族,吉林延吉人,任職於吉林省延吉市科技館,研究方向:檔案研究。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