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固定資產淺釋
工作研究
作者:黃光明
【摘要】在醫院資產總額中,固定資產的比例相當大,其也是醫院進行日常經營、開展科研活動的物質基礎,固定資產不僅會對醫療服務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而且也是體現醫院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醫院綜合實力評估過程中,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成為影響最終評價結果的必要條件,因此醫院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有著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就從五個方麵針對該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醫院固定資產
一、建立健全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製度
(一)固定資產三級管理模式
建立三級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保證管理責任的落實與執行,所謂“三級”即為管理中心、職能管理部門以及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其中第一級管理中心主要由院長、分管後勤的高層主管以及財務主管等人員組成,為固定資產管理的最高層。其主要職責是對醫院的固定資產進行指導性管理,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與盤點。第二級職能管理部門主要包括設備科、總務科以及基建部門等單位,其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任務重且責任大,因此職能管理部門的負責人要委派責任心強、管理水平高的人。具體操作過程中,要以科室、部門為單位設立數量金額式固定資產明細賬目,其中要包括固定資產的采購、維護及報廢等各階段的實時情況,並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卡。職能管理部門要與固定資產使用部門進行定期核對,保證賬實相符、賬卡相符。第三級則是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各科室要委派專業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卡進行管理與保存,資產的異動與維護程序要由專業人員簽核,部門內部進行定期盤點,人員異動要保證固定資產及時移交。
(二)規範化的固定資產管理
首先要製定固定資產管理規章製度,主要由固定資產管理中心起草、製訂,其還要對製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定期檢查以保證製度落實;製定合理的采購計劃與科學的維修計劃,防止盲目投資,並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維修。其次,為降低固定資產的采購成本,要實行公開招標製采購管理辦法,進行集中采購,特別是針對大型固定資產的采購管理,一定要嚴格執行標準采購流程,包括采購申請、供應商詢價、公開招標及質量檢驗等各個環節。購入固定資產後經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並且采購部門要與固定資產請購部門、管理部門等及時互通有無,以了解最新的市場行情與先進技術,在保證固定資產采購效益的同時,提高采購設備的先進性與可靠性。最後,將固定資產管理列入院內相關管理人員的個人績效考核,根據固定資產管理製度將每項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具體考核則由設備科負責進行,其定期了解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並對相關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為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要合理調配閑置的儀器、設備;財務部門的主要職責則是將固定資產的占用情況、維修情況及損毀情況量化成直接數據,並將其作為管理人員個人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
二、固定資產入賬價值與核算方法的完善
(一)固定資產入賬價值
首先要對外購固定資產的實際成本進行確定,該項成本即入賬價值,具體包括采購價格、采購過程中產生的稅費、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前期成本等幾大部分,其中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前期成本則包括設備運輸成本、裝卸與安裝費用、場地整理費用以及專業人員的服務成本等等。其次,固定資產成本還要包括貸款利息,醫院中有些固定資產項目需要貸款建造,如果項目比較明確,隻需將對應的貸款利息直接計入成本即可;如果項目不夠明確,則要將貸款利息進行合理分攤。貸款取得後將其借記在“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長期借款”科目;利息支付則借記在“在建工程”科目,貸記在“銀行存款”科目;工程支出則借記在“在建工程”科目,貸記在“在建工程”科目,以最大程度上保證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二)固定資產折舊製度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建立科學的折舊製度可以合理補償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價值,可以提高固定資產實際價值與賬麵價值的一致性,並且可以有效防止由於計提修購基金而導致醫院虛增淨資產等問題。因此要以“企業會計製度”的相關規定為參照,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折舊製度,將新增的“累計折舊”科目作為固定資產備抵科目,固定資產原值由備抵科目餘額抵消,最後獲得的固定資產淨值是在某個特定期間固定資產的折餘價值。此外,由於高新醫療儀器設備具有更新換代快、價值高的特點,因此這類固定資產要采用加速折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