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對等視角下的數字翻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許峻銘
摘 要: 翻譯數字時,有些教學可以直譯,有些如果直譯則會讓人不知所雲。翻譯數字有一定難度。如果分清數字的精確與模糊,擺脫語言形式對等的束縛,采用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數字就可靈活處理,進行相應直譯或意譯。
關鍵詞: 數字 翻譯 功能對等
一、引言
數字是語言中源遠流長的表達方式,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無處不在。但是,在涉及數字翻譯時,我們發現有些數字可以直譯,但有些數字如果直譯則顯得非常別扭,讓人覺得不知所雲。這種不能直譯的數字挺多,尤其是在文學作品中。英漢數字可以互譯,但如何翻譯,以什麼理論為視角或支撐呢?美國學者尤金·奈達(Eugene A.Nida)的功能對等理論,適用於數字翻譯的實踐,為數字翻譯指明了方向。以功能對等為指引,譯者可以明辨數字翻譯的方法和策略,解決數字翻譯的難事。
二、功能對等理論
奈達認為,翻譯意味著交際,交際過程取決於受眾對譯文的接受程度。判斷譯文的好壞不能止步於詞彙、語法、修辭的對應比較,而要看側重於譯文受眾正確理解和欣賞譯文的程度。他認為,鑒於各種語言均與其文化傳統、曆史背景等密切相關,不同語言之間常常有著表達方式的空缺,因此,盲目追求形式對等不可行,應該謀求功能對等。最低要求是:譯文的讀者對譯文的理解應該達到這樣一個程度,即他們能想象到原文讀者是怎樣理解和欣賞原文的;最高要求是:譯文的讀者理解和欣賞譯文時應該能夠像原文讀者一樣理解和欣賞原文。功能對等理論是有彈性的,考慮到了具體的翻譯實踐。下麵介紹基於該理論的翻譯策略。
三、數字翻譯策略
1.確切數字的直譯
若原文中的數字明顯是確切含義,沒有模糊概念或修辭色彩,那麼直譯即可,尤其是在科技、商務等活動中,需追求精確二字。此類數字發揮的是其最原始的計數、統計、比較等功能,直譯可達目的。
2.模糊數字的直譯
若原文中的數字不是確切數字,含有模糊概念,往往就是出於美學或修辭功能的需要。若直譯不會使譯文受眾費解或曲解原文意圖,同時可以保留或補償原文的修辭功能,則應直譯。
例1:He is a hundred times better than I.
譯文:他強我百倍。
本例中的數字(倍數a hundred times better)涉及抽象概念,不能通過具體數量或尺寸衡量,屬誇張說法,譯為“他比我強太多了”當然可以,但是原文的誇張意味似有欠缺,而譯文“他強我百倍”則很好地傳達了原意,也保留了數字(倍數)誇張的修辭功能,是上策。
例2: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譯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這是愛迪生的名言,表麵精確的“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九十九”其實也是模糊概念,無法精確衡量靈感(inspiration)和汗水(perspiration)二者的比例構成,隻是一個凸顯其少,一個凸顯其多而已。直譯能夠突出對比的交際功能,不妨直譯。
3.模糊數字的意譯
針對上述第二種情形,若直譯不能實現原文意圖或修辭功能,也不能補償原文的修辭功能如誇張、比喻、重疊、借代、雙關等,翻譯時就不得不加以變通,此時意譯就派上了用場。
例3:“He’s seventy-six years of age.”Said Mr.Smallweed.
Mrs.Smallweed piped up:“Seventy-six ponds!Seventy-six thousand bags of money!Seventy-six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s of parcels of bank notes!”
這段話很可能被“直譯”為:
“他今年76歲,”斯墨爾維德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