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小型製造業的大財路(1 / 1)

在中國,小型製造業有著悠久的曆史,比如著名的老字號“王麻子”、“內聯升”、“瑞蚨祥”等等,都是傳統的作坊式生產,而且時至今日,它們的價值也遠非金錢所能衡量。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神州大地上各種小型製造業再次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最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建設新農村力度的不斷加大,全國各地的小型製造業更是“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成為了很多人打開財富大門的金鑰匙。更重要的是,小型製造業還有著大前途。

在中國企業界,魯冠球有著企業長青樹的美譽。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位擁有60億資產、30多個全資或控股經濟實體,實現了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的傳奇人物卻是靠一個小作坊起家的。

15歲輟學後,魯冠球先學打鐵,後修自行車,並且逐漸對機械產生了狂熱的興趣,然而這並沒有阻礙他投資其他產業。第一次創業,他辦了一家米麵加工廠,然而不久後就因被指責為黑工廠而被迫關閉,機器也被廉價拍賣,他不得不賣掉了祖父留下的三間破房償還借款。25歲時,“不思悔改”的他再次東借西湊了4000元,帶著6個人辦起了“寧圍公社農機廠”。

魯冠球辦廠,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白手起家。當時,由於沒有指標,他甚至買不到原材料,但是他自有辦法——他蹬著一輛破自行車每天過江到杭州城裏,走街串巷地收廢舊鋼材,有時候就蜷在一些國營大工廠的門外一整天,有廠裏不要的廢鋼管、舊鐵線扔出來,就寶貝一樣地揀回去。生產什麼,也是見機行事。一開始,他們先做了一千把犁刀,但是一進農機公司的門就被趕了出來,因為他沒有“經銷指標”。一番苦心鑽營之後,精明的魯冠球終於為自己尋找到了一條生存的夾縫,那就是為周邊公社的農具提供配套生產。自此,他依靠作坊式生產,拾遺補缺,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

到後來,魯冠球果斷地調整企業經營戰略,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汔車萬向節的生產上,時至今日,“錢潮牌”萬向節早已成為了優質萬向節的代名詞,暢銷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作為中國改革的風雲人物,魯冠球的知名度也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他幾乎榮獲了當代中國企業家所有的最高榮譽,美國《國際商業周刊》稱他是“中國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業家之一”,而《華爾街》雜誌則稱他為“國家式的英雄人物”。

縱觀魯冠球的發跡史,我們不難發現,隻要肯動腦筋,隻要付出努力,小型製造業不僅是可行的,也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更何況現在的環境要比魯冠球當初創業時要好的多。那麼,老百姓應該投資哪些小型製造業呢?專家指出,結合目前我國實際情況,投資小型製造業時可從以下兩方麵入手:

●投資農村工業

所謂農村工業,狹義上是指符合農村需要的工業,如農具製造、農業機械製造、農村運輸機械製造等等,而廣義上的農村工業則包括整個輕工業在內,同時泛指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行業。

由於我國已經成為實際意義上的世界工廠,因此可供人選擇的投資領域非常廣闊,一般來說,投資建廠可選擇服裝、針織、造紙、包裝、食品、製鞋、製陶、小五金、小百貨、小家電、廚具、家具、皮革、玻璃製品、辦公用品、兒童玩具、體育用品、娛樂用品、旅遊紀念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這些項目不僅投資較少、起點較低、便於百姓創業、可以由小到大滾動發展,而且見效快,經濟效益好,有條件的人可以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介入。

●為大型企業配套

正如魯冠球剛開始創業需要為周邊公社服務一樣,老百姓投資小型製造業也應該以服務大企業為切入點。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企業也勢必要向外國精細化分工靠攏,尤其是裝備製造業和能源化工業的迅速發展,將需要大量零部件,而且有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並不需要過高的技術,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應該抓住機遇,或許你就是下一個魯冠球。

綜上所述,小型製造的前景非常廣闊,適合大眾的小型製造來也很多,如果有條件的話,人們應該在充分規避市場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