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天上扔“餡餅”上海首起電訊詐騙案偵破始末
人與事
作者:趙進一
案件背景
上海最早的電訊詐騙案發生在本世紀初。那時騙子作案的手段還非常“原始”。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電訊詐騙的犯罪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從最初群發短信的“土炮”,發展到“400電話捆綁轉接技術”,以及使用電話群撥、網絡短信群發、網絡電話群發、網絡電話對接等技術手段。犯罪分子不出家門,坐在電腦旁,點擊鼠標,就可輕鬆實施遠程詐騙。詐騙所得錢款可在電腦上連接銀行網絡,進行遠程轉賬。大筆大筆錢款瞬間被騙至境外,然後轉賬提走……
這裏披露的就是上海警方破獲的首起電訊詐騙案。
甲地行騙,乙地遭害,丙地受累——這是本世紀初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機發送虛假“中獎”短信,實施詐騙活動而精心構築的“三角迷陣”。受害人遍布國內20多個省市,被騙金額少則數千元,多則上萬元甚至幾萬元。尤為惡劣的是,不法分子還把髒水潑向上海,使上海的形象和一些著名大公司的聲譽無端蒙垢。
此案引起市領導和警方的高度重視。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二支隊刑警循跡追蹤至千裏以外,曆盡曲折、艱辛,終於將正在實施犯罪的不法分子抓捕歸案。
最“原始”的電訊詐騙術
“恭喜,您的手機號中了公司抽獎活動二等獎,詳情谘詢13860734314”。2001年秋的一天清晨,西北地區某科技大學學生小湯在手機裏發現了這條誘人的短信息。他急忙去電詢問,手機裏傳來一位小姐甜美的聲音:“喔,請稍等,讓我幫您查一查。”手機裏傳來幾個人的說話聲和敲擊電腦鍵盤的聲響,似乎在查找“中獎”的號碼。一會兒,小姐對小湯說:“查過了,是這回事兒,獎品是價值約2.3萬元人民幣的日本東芝手提電腦一台。”
真是喜從天降!這樣的電腦小湯渴望已久,他的心禁不住狂跳起來,於是問小姐:“到哪兒領獎?”小姐告訴他,在上海浦東新區金茂大廈10樓,不過,領獎的時間算上今天隻剩三天了,過期就要作廢。小湯急了:“我這兒離上海有幾千裏路,怎麼來得及?”小姐叫他不要急:“我們這兒可代辦托運,具體事宜可與金小姐聯係,電話是……”
小湯馬上打電話給金小姐。金小姐說:“運費530元,是空運的。不過,按規定,您得交納個人所得稅4500元。”小湯還算有點警惕性:“無憑無據交這麼多錢,誰來保證我的利益?先交一部分可以嗎?”對方答:“可以,那就先交1000元。”小湯按對方提供的賬號,把錢如數彙了過去。
第二天,小湯接到電話:“彙款收到,但老總不同意先交一部分,您得補交3500元。”小湯說:“獎品我不要了,把錢退還給我吧!”金小姐裝模作樣地說:“我與財務商量一下,看行不行。”半支煙的工夫,“財務”來電:“錢已進公司賬號,上了稅,無法退。”又說:“隻要補交3500元,貨馬上發出,得這麼大的獎,交這點稅算什麼!”小湯咬咬牙,又彙出3500元。
過了一天,“財務”來急電:“電腦被扣海關,還得交17%的進口稅……”事情到了這一地步,這筆錢不交,前麵的5000多元就白扔了,小湯再次彙款3800元。
“托運費”“個調稅”“進口稅”……騙子層層深入,小湯被死死“套”住。
又熬了一天。小湯盼來的竟是更大的“驚喜”。“財務”再次來電:“公司的電腦出了差錯,您中的應該是一等獎,而不是二等獎。獎品是日本雅格5.0轎車一輛,價值18萬元人民幣……”此時,一身是債的小湯再也高興不起來了。他知道18萬元的“獎品”意味著要交的“稅”更多了。他回答說:“我隻要那台電腦,如果不行,請把錢退還給我。”“財務”說:“這是好事,您想想辦法,不要坐失良機!”一個小時後,小湯去電:“得二等獎的人總有吧,我跟他對換好了!”對方隻得說“試試看”。半小時後,來了答複:“不行,對方不肯換。”小湯的夢還沒醒,他對“財務”提出要求:“車子我不要,折成現金吧。”對方說要“請示老總”。很快“老總”親自給小湯來電:“退貨可以,但要付手續費9000元。”經討價還價,“手續費”由9000元降至4000元,小湯再次上當。
事情到此還沒有完。兩天後,“老總”再次出場:“退車手續已辦妥,但您必須交個人所得稅4.05萬元,扣除您已交的4500元,還應補交3.6萬元。交了這筆錢,至多三天,我們就把18萬元獎金給您彙過去!”
18萬元!小湯隻覺得眼前一陣暈乎。他如著了魔似的,東挪西借,分三次把3.6萬元彙了過去。
此後,好幾個“三天”過去了。騙子們就此銷聲匿跡。小湯打了無數個電話,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對方已關機。”小湯的4萬多元錢就這樣打了水漂……
騙劇,在各地一再重演著,“劇情”大同小異。
從那時起,利用手機通信和互聯網編發虛假短信進行詐騙的案件逐年遞增,案值越來越大。2001年全年,本市公安機關共受理短信詐騙案件330起,立案307起,被害人遍及全國25個省市,涉案總值達300多萬元人民幣。2002年1至3月,全市刑偵部門收到群眾反映此類案件來信89件,涉案賬號60個,涉案手機178隻。短短三個月內,本市此類案件已立案33起,涉案金額高達3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