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子女教育金要盡早合理規劃(1 / 1)

教育方麵的支出屬於智力投資,幾乎包攬了孩子除了吃飯穿衣之外的一切消費項目,買書、看電影、上幼兒園、上學交學雜費、留學……然而不少家長卻走進了誤區,以為自己在孩子身上“投資”的教育費用越多,將來孩子的出息也就越大,於是送名校、出國留學、高投入送孩子進興趣班。這實在是教育投資的一大誤區。特別是有的家長從孩子入托開始就以孩子能進入名校為榮,不惜投資大筆的“助學費、辦學費、擇校費”,這實在是把教育消費投資成教育浪費。

隨著教育費用水漲船高,教育資金應早點籌備。比如說,從孩子出生的那天開始便每個月拿出一點錢給孩子買上一份大學教育保險金,按月交費,積少成多。如今社會上有不少保險產品集教育儲蓄、創業金儲藏、保險保障和分紅功能為一體,家長可以從中選擇一種既合理又有回報的品種先行投資。在孩子受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心裏有數,才能按照規劃對孩子進行教育。

(1)越早規劃越輕鬆。

中國人民銀行2007年第四季度的一項調查顯示,儲備子女教育費用成為居民儲蓄的首要目的,位列養老和買房之前。由於子女教育支出具有可預見性、周期性和長期性,對一般工薪家庭來說,如果等到需要時才開始籌備,就顯得比較吃力,因此必須通過細水長流的方式,利用金錢的複利效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漸積累起一筆可觀的教育儲備金。

由於時間是有價值的,今天的1元錢經過若幹年,變成高於1元錢,而且時間越長,積累下的金額越高。子女年齡越早開始規劃,時間複利的收益就越好。沒有時間彈性、沒有費用彈性是子女教育金的兩大特色。麵對高學費的挑戰,時間會是最好的朋友,越早開始,計劃越容易成功。同樣道理,如果未來需要一定金額的教育儲備金,假設每年回報率相等,那麼越早開始儲備,每年折算出來的現值即每年所需預留的金額就越低。由此可見,要儲備金額不菲的教育金,越早開始準備就越輕鬆。

(2)教育理財目標要確定。

子女教育金理財規劃目標重點在於擁有足夠的學費,因此關鍵在於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得當,子女教育費用便可放心。教育金是一項確定的需求,因此建議用確定的方法來解決。

(3)教育金準備要充足。

現在的大學教育,不單是比孩子的“智力”,也比父母的“財力”。根據自己的情況,為孩子準備充足的教育金是孩子擁有美好未來的基礎。

根據調查顯示,現在培養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費用可能達到數十萬元,近五成家庭子女教育經費超過家庭開支的20%以上。但如何才能籌備到足夠的教育經費呢?

在規劃教育金前,要先知道需要為孩子準備多少錢才夠。根據各地研究谘詢集團提供的資料,在義務教育階段,取消了學校的基本學雜費;在非義務教育階段,讀3年高中的學費和學雜費平均需要1.2萬元;而讀4年本科,總費用要達到8萬元。這還不算課外班、讀私立學校甚至是去海外留學的費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每年發布的《統計年鑒》顯示,2000年以來,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長率約為9.20%;而同時,家庭教育支出年均增長卻達到了20%,中國家庭子女教育的比重已接近家庭總收入的1/3.

在了解各個階段需要的教育費用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未來的期望,設定相適應的保額。比如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希望孩子在國內讀完本科至少要準備15萬元。在確定保額時,還要考慮家庭的經濟情況,選擇能支付得起的保費水平。

(4)穩健教育投資的準則。

一旦決定儲備教育金後,選擇什麼樣的投資品種或投資組合就成了關鍵問題。首先,父母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教育目標設定相應的投資期限,例如打算讓10歲的孩子在15歲時出國讀高中,投資期限就設定為5年;計劃讓孩子在國內讀大學,那麼投資期限就是12年。第二步就是根據投資期限預定一個年均回報率,一般來說,投資期限較長時需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在內,預期回報率要能夠抵禦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投資期限較短,則要側重考慮流動性因素,不能單純追求高收益。

以上兩步完成後,你就可以尋找對應的投資期限和回報搭配的投資品種了。子女教育這樣的大事馬虎不得,儲備教育金既不能為了高收益冒太大的風險,也不能單純放在儲備賬戶吃低息遭受通貨膨脹的侵蝕,尋找一個安全穩健的投資渠道才是明智之舉。如果距離使用教育儲備金的時間還比較長,就選擇進行中長線投資,追求資金長期穩定增值,比如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或購買少兒教育金保險;如果不久就要支出大額教育費用了,則不妨選擇“短平快”的投資品種,隻要投資品種的到期日與支出時間匹配,收益比同期儲蓄要高,就是理想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