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怎樣才能選到好房子(1 / 2)

(1)看看地段。

調查顯示,80%的購房者在選房時把地段作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因此,購買商品房時,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首先應考慮房產位置。看一個地段不僅要看現狀,還要看發展,如果購房者在地段內市政、交通設施不完善的時候以低價位購房,待規劃中的各項設施完善之後,則房產大幅升值就很有希望。另外,還應該根據每個家庭成員生活、工作的實際需要(住宅周邊環境情況、交通便捷度等)和家庭的發展需要(上班族的“跳槽”計劃、下一代的教育問題等),盡量選擇使每個家庭成員都適合的地段。一般來說,老年人應該選擇環境幽雅、空氣清新,特別是看病就醫方便的地段;青年人應當選擇上下班方便及社會交往方便的地段;有小孩上學的家庭就應選擇靠近學校附近的區域,以便於小孩就近上學。

對地段的選擇,還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麵:軌道交通對於沿線樓盤價值的提升作用明顯,選擇未來軌道沿線的樓盤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未來商業周邊樓盤增值潛力較大,購房者要查看未來周圍能否形成較好的商業氛圍,是否有較大型的超市、商場即將開業等。地段中是否有其他優質的稀缺資源,這對樓盤是否有保值增值也至關重要。稀缺性、獨特性都是難以複製的。

(2)瞧瞧交通。

交通狀況可分為距離工作地點、與朋友居住地點相距、與父母親戚遠近,以及前往商業中心、娛樂休閑場所耗費的時間長短,均會對今後的工作生活、交際圈子、親戚往來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所購房屋的外圍交通狀況不可不察。

不僅要了解當前的交通情況,還需要了解今後一段時間所選區域及小區附近的交通規劃,了解規劃不僅有利於了解自己入住後出行是否方便,更可作為今後一段時間內物業價格及價值是否上漲的依據。

交通方便往往是開發商的強勁賣點,有的售樓廣告說地鐵某號線直達小區、某寬闊大道緊鄰小區,其實這有可能隻是城市規劃中的遠期設想。對於交通條件,購房者應當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來感受一下交通所耗費的時間。

(3)瞅瞅配套。

居住區內配套公建是否方便合理,周邊配套服務設施是否方便,娛樂休閑設施是否豐富,對於居民生活質量影響很大,也是衡量居住區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了解樓盤配套情況主要分為小區周邊配套情況和小區內部配套情況。

不論您所選擇的小區位於哪種區域,考察配套最重要的方麵仍是配套是否能滿足日常生活的便利性。稍大的居住小區內應設有小學,且住宅離小學的距離應在300米左右,因為近則擾民,遠則不便。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顧的基層商店配套齊全,服務半徑最好不要超過150米。

(4)問問價格。

具體而言,購房者看中某一樓盤後,應當盡力克製購買衝動,首先要讀懂樓盤的價格;然後耐心地去了解本市及區域價格水平、樓盤的曆史價格變化,並對所有相中的樓盤進行價格比較。一般購房者接觸較多的“價格”有:開盤價、均價、銷售均價、成交均價、最高價、清盤價……這幾個房價出入很大,不弄明白會影響您的判斷力。

去看房時,一定要問清楚廣告中標注的價格或售樓人員說的價格是哪個價格。如果想了解樓盤的真實價格水平,就不要看“開盤價”,而應直接問“成交均價”。最主要的是應弄清所選房屋的實際價格。

弄清楚了五花八門的價格之後,購房者就要對該樓盤的價格進行大致的判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入手:首先,了解本市及該區域價格水平。這有助於購房者對自己購買房屋的價格範圍及不同區域的價格梯次做出判斷。這種判斷雖然宏觀,卻是不可缺少的感性認識。購房者可登錄當地的房地產信息網站查詢;其次,了解該樓盤的曆史價格。樓盤的價格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了解樓盤的價格就要了解價格的多變性。如何在適當的時機以適合的價格出手,因樓盤不同差別較大;最後,與其他同質樓盤價格進行比較。所謂同質樓盤是指某一時間段內,項目的區域特征、產品特征、環境特征等方麵相接近的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