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飛碟落人間
在閩西和閩西南客家人聚居的崇山峻嶺之中,錯落分布著一大群古民居。上個世紀80年代,這些古民居曾經被西方國家誤認為是核武器設備,他們對此非常緊張,還曾專門派間諜前往一探究竟。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原來這些所謂的“核武器設備”竟然隻是當地百姓的普通民居,叫做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分圓形和方形兩種,“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又似蘑菇拔地飛騰而上。”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朵奇葩,是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築模式”。
客家土樓曆史悠久、氣勢恢宏、形態各異、設計精巧,分布較廣,其中以永定和南靖兩縣的土樓最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客家土樓早在1981年,便被收錄於中國名勝辭典。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客家土樓屬於山區大型夯土民居,“是世界第一流的生土建築”,堅固厚重,防禦功能強。福建土樓大多依山就勢而建,規模宏大,而且建築材料均就地取材,符合客家人聚族而居和勤勞節儉的性格特點。
現存最古老的永定客家土樓要數坐落於湖雷鎮下寨村的馥馨樓了。馥馨樓建於唐代宗大曆四年(769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了。馥馨樓樓前有護樓的壕溝,還設有吊橋用於通行,極具古代中原建築特點。
位於永定胡坑鄉洪坑村的振成樓是客家土樓的典型代表,被稱為“土樓王子”、最富麗堂皇的圓樓、客家土樓的精品。振成樓占地麵積約5000平方米,建成於1912年,全樓按照中國傳統的八卦設計,每卦6間房間,卦與卦之間建有隔火牆和卦門,一旦樓內失火,隔火牆可以隔斷火情;卦門可開可閉,相互連通。樓內隨處可見各種楹聯,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土樓王”承啟樓位於永定縣高頭鄉,建成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承啟樓直徑達73米,高四層,以祖堂為中心,共400間房間分布於裏外四圈。樓內鼎盛時期曾住過800多人,儼然一個小小的村落。巍峨壯觀的承啟樓,令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歎為觀止。1986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的一套中國民居係列郵票,承啟樓的圖案就是做為福建民居的代表出現在郵票上。深圳錦繡中華和台灣小人國也有承啟樓的模型。
建成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的遺經樓占地麵積10336平方米,高五層,共17米,是現存最高、最龐大的方形土樓。遺經樓共有房間280間,大小廳堂51個,樓內有學堂,還有一個小坪,整體呈“回”字形布局,美觀大方。
奎聚樓依山而建,有如猛虎下山,采用宮殿式結構修建而成,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就像一座微型的布達拉宮。
振福樓臨水而建,與周邊的青山綠水、小橋老樹,夠成一幅秀麗的鄉村畫卷。振福樓氣質高雅,秀氣端莊,被人們稱為“土樓公主”。
除了這些,還有最具書香氣息的衍香樓、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福裕樓、曾曆7級大地震而不倒的環極樓、最小的袖珍圓形土樓——如升樓等等,真是數不勝數,叫人目不暇接。
屹立大地的客家土樓,是智慧的客家先民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的財富,更是一段無言的客家先民創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