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蓮子甲天下
你可以不知道建寧縣在哪裏,但是不能不知道建寧蓮子。建寧蓮子,簡稱“建蓮”,是建寧縣的名貴特產,《紅樓夢》分別在第十回和第五十二回兩次提到“建蓮”。建寧種植蓮子的曆史悠久,據建寧縣誌記載,約源於唐末五代十國時期。
建蓮粒大飽滿,通體潔白,色如凝脂,稍煮即熟,久燉不爛,湯清香,味鮮美,營養價值極高,是不可多得的保健品。建蓮品質優良,千百年來一直倍受青睞,有“蓮之上品”之美稱,與浙江宣蓮、湖南湘蓮並稱“中國三大蓮子”,建寧也因此於1995年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委員會授予“中國建蓮之鄉”稱號。
建寧縣地處閩西北內陸地區,武夷山麓中部,閩江源頭一個四麵環山的小盆地。這裏常年日照充足,降水豐富,土層厚,土質好。這些獨特的自然和地理條件,為蓮子的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中西門外的“百口蓮塘”生產的建蓮更是佳品中的佳品,被稱為“西門蓮”,是曆代朝廷貢品。
關於建蓮的來曆,還有一段傳說。王母娘娘宴請百花仙子,荷花仙子姍姍來遲,手中還捧著一碗蓮子湯。王母娘娘怒而打翻蓮子湯,可是碗中的蓮子卻飄落人間,來到了建寧,並在建寧生根發芽,繁衍不息。現在建寧西門外的兩口蓮塘,一口為白花蓮,另一口為紅花蓮,據說就是當初被打翻的蓮子“著陸”的地方。
民間盛傳建蓮還治過清朝乾隆皇帝的病呢!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不慎患上痧病,建寧金鐃山主持濟空和尚用建蓮為乾隆皇帝熬藥,治好了痧病。乾隆皇帝為了表彰濟空和尚,特為金鐃山寺廟題寫了寺名——報國寺。
除此之外,建蓮還有一段紅色的曆史。1931年,毛澤東同誌到建寧西門外了解民情,得知紅軍戰士正在為農民挖蓮塘,便挽起褲腿,操起鋤頭和大家一起幹活。不久,紅軍離開建寧,西門蓮塘的荷花開得姹紫嫣紅,非常紅火,好一派“百口蓮塘吐清香”的喜人場景。
建國後,黨和國家沒有忘記老區建寧的群眾,曾邀請建寧派一位代表進京參加1959年國慶節的建國十周年觀禮。這位代表精選10斤建蓮,帶到北京呈給毛主席。毛主席欣然接受,至今建寧縣革命紀念館內還珍藏著一張當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出具的收條。
1974年,陳毅元帥的夫人張茜同誌表示,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裏希望能再嚐嚐建蓮。當時的建寧縣委領導親自挑選最好的建蓮送到北京。建蓮成了老區人民表達自己對黨,對國家無比誠摯的熱愛的重要載體。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建蓮並不為人所知。1990年,建蓮榮膺北京亞運會標誌產品。1993年8月,建寧縣委、縣政府舉辦了首屆“中國建蓮節”。眾多中央、省市領導人親臨現場弘揚“建蓮文化”,並留下珍貴墨寶。原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題詞:“蓮香飄萬裏”;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衝題詞:“寶蓮馨香溢四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題詞:“揚建蓮美名,展蓮鄉風姿”;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題詞:“建蓮甲天下”。
如今的建寧人不斷傳承、創新、發展建蓮產業,建蓮正乘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東風,為建寧縣域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