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後的黑金地
從東邊的哈密到西邊的伊犁,從南疆的拜城到北疆的昌吉,在新疆16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蘊藏著占全國四成以上、預計儲量2.19萬億噸的豐富煤炭資源。
誘惑!新疆的黑金版圖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印度等八國接壤。做為中國能源戰略儲備基地,新疆孕育著豐富煤炭資源,煤炭已探明儲量1008億噸,占全國10%,預測儲量為2.19萬億噸,占全國40.5%。
曾有人做過這樣的比較:湖南煤炭的地質儲量不足30億噸,而新疆僅鄯善縣儲量就超過230億噸,湖南一個省的儲量隻相當於新疆一個縣城的零頭。拿煤炭資源貧乏的湖南作比較可能有偏頗之嫌。但是,即便是山西、山東這些產煤大省,對新疆的煤炭資源量也豔羨不已。
專家認為,我國現在煤炭需求量已經相當巨大,然而在內地,由於長期挖掘,煤炭開發企業已經很難找到新的煤炭資源地,幾乎有煤的地方就有煤井,而且有三分之一的煤井已經無煤可采,還有三分之一的煤井出現斷層,13個國家級煤炭基地出現了煤炭資源緊張。
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與內地麵臨的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國經濟發展對煤炭需求量大幅增加的形勢,已經客觀地使新疆煤炭開發從幕後走到台前。
2008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近8億千瓦,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6億千瓦,屆時煤炭年需求總量將達50億噸左右。除新疆之外的其他地方每年最多隻能提供30到35億噸煤炭,這就意味著每年有15億噸以上的煤炭需要依托新疆和進口解決。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內地一大批老的煤炭基地資源枯竭的趨勢進一步凸顯,對新疆煤炭的依賴程度會越來越大,需要新疆的煤炭年產量達到10億噸才能滿足需求。而新疆目前煤炭年產量為5000萬噸,要達到此目標,新疆平均每年需增加8000萬噸煤炭產量,這必將使新疆成為國家重要的煤電基地。
近兩年來,在國家政策和大量資金的推動下,新疆煤炭開發和煤電基地建設不斷提速,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政府提出將加快建設準東、伊犁、吐哈、庫拜四大煤電、煤化工、煤焦化基地和烏魯木齊、三道嶺等13個重點礦區,打造千萬噸礦井和億噸及大型礦區的規劃。
現在,新疆煤炭資源集中的幾大區域,因煤質不同,已經有了各自定位:其中準東煤田以褐煤為主,是規劃的煤電、煤化工基地;庫車拜城以煉焦煤為主;伊犁煤田煤種較全;吐魯番哈密煤田以高熱值6000大卡的煤炭為主,是“西煤東運”的主戰場;天山北坡和伊犁河穀1.3萬億噸煤炭主要發展煤電煤化工產業。到2010年,新疆煤炭深加工和轉化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將超過四百億元。豐富的煤炭資源,正成為拉動新疆經濟發展、造福各族群眾的誘人“黑金”。
但是,在誘人的黑金麵前,新疆煤炭開發長期以來卻一直處於“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境地。而這“東風”主要是“西煤東運”和“西電東送”。由於交通運輸的瓶頸製約,新疆煤炭外運一直都是零零星星難成規模;而新疆電網也是獨立電網,“西電東送”此前隻是個美好的願景。
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能源孤島的困局終於破解在望。今年6月,將開建新疆哈密至國內省區“一主兩翼”運煤鐵路線,主要用於新疆吐魯番—哈密地帶6,000億噸煤炭儲量的“西煤東運”。
“一主”指現有的蘭新鐵路線。2009年,中國擬投資1,200億元人民幣修建蘭新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建成後,現在的蘭新鐵路線將改為貨運專線,主要用於新疆煤炭等資源外運。“兩翼”分為北翼和南翼。其中“北翼”指新疆將軍廟—巴裏坤—伊吾—策克(內蒙古)鐵路,將由鐵道部和首鋼共同投資,預計明年開工建設;“南翼”指哈密—敦煌—西寧—成都鐵路。
據初步測算,“一主兩翼”運煤專線短期運煤能力為每年5億噸,遠期則可以擴大到每年10億噸。由此,“西煤東運”將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通道,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將進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慶等地,真正派上大用場。
除此之外,新疆750千伏電網也在加緊建設之中,與西北電網聯網已通過專家論證,最合適的聯網時機在2010年。屆時,“西電東送”將成為新疆煤炭資源轉化輸出的另一條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