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後的黑金地(2 / 3)

事實上,近期的一係列利好消息讓已經入駐新疆的煤炭開發企業眉開眼笑,不少企業正在搶時間上項目。而業內人士則普遍認為,能源孤島困局的化解,標誌著新疆煤炭大開發的時機真正到來。

眼下那些沙石滿地、人跡罕至的戈壁荒灘,或許三五年之後,將完全成為另一番景象。

搶位!新疆公司爭赴煤炭盛宴

因受地理條件限製,新疆煤炭現階段還沒有大規模開發,隨著內地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市場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新疆煤炭資源變得越來越惹眼。誰能搶到新疆煤炭富集區這最後一塊資源產地,誰就能在今後的能源擴張上順風順水。

“看到這麼多大企業大集團已經入駐新疆,我們再也坐不住了。”2008年山西焦煤集團董事長白培中親自帶隊,在新疆亮出了開發百億元的投資計劃。與此同時,湖南煤業集團也推出了百億元的開發計劃。

更早時,神華集團成為進駐新疆最早的大企業之一,2005年,神華集團重組新礦集團成立神華新疆公司,煤炭生產能力以每年500萬噸的速度加速發展。這個國內煤炭開發行業的“龍頭老大”就像一條凶猛的“鯰魚”,催生了新疆煤炭開發的一係列變化。

此後不久,包括華電集團在內的山東魯能、江蘇徐礦、山東新汶、國投集團等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不甘落後,紛紛搶灘新疆,規劃投入開發資金逾千億元。此間,新疆本地企業和浙江民間資本也躍躍欲試。一個個投資巨大的煤電、煤化工項目正在悄然醞釀,幾十個國內大型能源、化工企業在進行煤炭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新疆儼然已經成為各大集團追逐“黑金”的戰場。

正是因為大企業大集團的進入,2007年新疆煤炭生產能力達到了5000萬噸,而2008年接近6000萬噸。根據規劃,到2020年,新疆煤炭年產量要達到10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兩成以上,是目前年產量的20倍。

大企業、大集團紛至遝來,引發了疆內煤炭行業的重新洗牌,帶動了煤炭產業的不斷升級,為今後煤炭的大開發建立了新的秩序。

華電集團公司始終高度關注新疆這片能源戰略高地,去年九月,雲公民總經理與李慶奎書記在調研時強調,華電新疆公司發展要立足長遠、著眼當前,要注意從規模思維轉變為價值思維,研究發展途徑和方法。他們認為,新疆是國家能源戰略基地,擁有無與倫比的資源優勢,新疆公司要審時度勢及時擁有一定的煤炭、運輸和電力資源,要注重培養、引進煤炭管理方麵的專業人才,提高煤炭企業的管理水平。同時要緊跟國家在西部的發展步伐和總體考慮,科學有序地擺布好電源建設速度與社會經濟發展節奏的協調統一。

華電新疆公司審時度勢,積極落實集團公司戰略部署,展開一係列切實有效的煤炭開發實踐。2008年7月華電新疆公司與山東新汶煤業集團簽署煤電聯營合作協議,以互相參股的形式,共同開發伊犁地區煤電一體化產業;同年9月,華電新疆公司與新疆自治區煤田地質局共同投資成立樓蘭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吐魯番地區吐哈煤田長草東區煤炭產業。

當年同樣值得記憶的,還有新疆華電昌吉英格瑪西黑山一號礦井工程,於準東煤田東部南礦區奠基,成為華電在疆煤電一體化項目起步工程。該項目由華電集團所屬煤業公司與新疆天合礦業公司共同注資,規劃規模為年產2×1500萬噸原煤和4×6萬千瓦+4×100萬千瓦電源工程。工程所在的西黑山礦區劃分為東、西兩個礦區,生產能力均為年產原煤1500萬噸。當日奠基的一號礦井設計初期生產能力為年產600萬噸,後期可達1500萬噸,服務年限175年。與此同時,配套電源項目2×66萬千瓦機組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速進行。

目前,西黑山礦區供電工程(投資為800萬元)主體已完工,送電調試工作已結束,具備送電條件;由228省道自西向東進入西黑山礦區公路工程(總投資為1800萬元),已按計劃完成土基部分,現基本具備通車條件,計劃今年4月底前全麵竣工通車;西黑山礦區供水工程(總投資2883萬元),在自治區、昌吉州、奇台縣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下,由奇台縣人民政府籌資建設的西黑山礦區應急供水工程主體已完工,奇台縣計劃今年5月具備供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