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股票市場的風險(1)(1 / 3)

第一(節)“股市有風險,入市須慎重”

讀者除了應了解專門性的投資知識外,還應全麵認識在證券投資活動中所存在的種種風險及相關的問題。“股市有風險,入市須慎重”,我們經常看到這句話,也應該時刻將它放在心上。

所謂股市中的風險是指在競爭中,由於未來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或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因素的影響,造成股價隨機性的波動,使實際收益和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從而使投資者有蒙受損失甚至破產的可能性。

股票和風險是孿生子,隻要股票存在,而伴隨而來的是風險。風險從字麵上看,是“風”和“險”二字組成。股海是一個險灘,充滿風險,股市風雲永遠變幻莫測,沒人能夠準確無誤地預測股市行情。因此,股市上不能盲目跟風,一哄而上。但身處股市之中也應該經常聽股市行情分析和投資專家們的意見,掌握股市信息,不能獨斷專行,否則,結果可能遭到損失。換句話說,股市預報,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有兩種人在股市中必然會失敗:一種是不聽任何人的意見的人,一種是任何人的意見都聽的人。

任何一個準備或已經在證券市場中投資的投資者,在具體的投資活動前,都應認清風險、正視投資風險從而樹立風險意識,並相應的做好如下的基本準備工作:

1.掌握必要的證券專業知識

證券市場的本身是一門非常廣泛而深奧的學問,當然一般普通投資人很難研究透徹,但是若想成為一個穩健而成功的投資人就必須花費心血和時間去研究一些最基本的證券知識,假如連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都沒有就妄想碰運氣賺大錢,即使運氣好誤打誤撞撈上一筆,不久也肯定會再陪進去。

2.認清投資環境,把握投資時機

股市與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息息相關,經濟衰退、股市萎縮、股價下跌;反之,經濟複蘇、股市繁榮、股價上漲。

在股市中常聽到一句格言“選擇買賣時機比選擇股票種類更重要”。這也就是說在投資前應先認清投資的環境,避免逆勢買賣,有許多人在未了解股市大勢之前即糊裏糊塗盲目買賣,結果與股勢反道而行。多頭市場時做空,空頭市場時卻做多,這種人焉與能不賠光老本?

3.確定合適的投資方式

股票投資采用何種方式,因投資人的性格與空閑時間而定,一般而言,不以賺取差價為主要目的,而是想獲得公司紅利或參加公司經營者多采用長期投資方式。本身有職業,沒有太多時間前往股票市場,而又有相當積蓄及投資經驗的,適合采用中期投資方式。時間較空閑,有豐富經驗,反應靈活的人可采用短線交易的方式。經驗豐富,整天無事,且自認反應快,賭性濃,喜愛找刺激的人,多半向往當日交易。

就理論而言,短期投資利潤最高,次為中期投資,再次為長期投資。但經驗上證明很少人能每次準確的在底部買進,頂部賣出,所以就平均獲益能力來計算,中期與長期投資較短期投資利潤高,當日交易投機性最濃且具有賭博性質,是賺是賠一半憑經驗,一半靠運氣,風險大,傷腦筋,害身體,一般投資人最好不要輕易嚐試。

4.製定周詳的資金運作計劃

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股票交易中的資金就如同我們賴以生存解決溫飽的大米一樣。大米有限,不可以任意浪費和揮霍,因此巧婦如何將有限的“米”“炒”一鍋好飯,便成為極重要的課題。

同樣,在血雨腥風的股票市場裏,如何將你的資金作最妥切的運用,在各種情況發生時,都有充裕的空間來調度,不致捉襟見肘,這便是資金運用計劃所能為你做的事。

股票投資人一般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市場價格的漲跌之上,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打探各種利多利空消息,研究基本因素對價格的影響,研究技術指標作技術分析,希望能做出最標準的價格預測,但卻常常忽略本身資金的調度和計劃。

事實上,資金的調度和計劃、運用策略等所有一切都基於一項最基本的觀念——分散風險。資金運用計劃正確與否,使用得當與否都可以用是否確實將風險分散為標準來進行衡量。隻要能達到分散風險,使投資人進退自如,那便是好的做法。至於計劃的具體做法那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真正的風險分散方案,概括地說就是不要一次性把所有可投資的資金悉數砸進市場。

投資人,尤其是初入市場的投資人,手中握有的股票種類應該盡量單純,絕不能如上例所述選擇不同市場、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股票。這樣在行情分析預測以及應付隨時出現的意外行情時,才不會左支右絀,窮於應付。在具體操作上,可將資金分成三份。第一份作為第一次投入的先鋒隊,第二份作為籌碼,第三份作為補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動作均必須將精確的行情判斷和資金策略配合使用,保持清醒的頭腦,行情走對時要下得狠心加碼追殺,行情走反時要冷靜選擇反攻機會。

5.正確選擇投資對象

選擇適當的投資對象亦為投資前應考慮的重要工作,對象選對了可在短期內獲得幾倍的豐厚利潤,選擇錯誤時可能導致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