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有逼格的路邊攤(2 / 2)

因為還沒給錢!

話說,用借貸記賬法來記一個小路邊攤?

這也是沒誰了!

還特麼有模有樣地算固定資產折舊?

你記一個流水賬,拿個計算器劈裏啪啦一算,結果還不是一樣:營收183元,支出459.8元;投入資金1200元,結餘現金923.2元。

再把賒欠的212元煤氣、氣罐單獨記上。

這不就結了?

難道說……

不想上市的大排檔,不是好的皮革廠?

不用會計記賬的路邊攤。

是沒有逼格和前途的路邊攤?

……

不論是哪一行。

隻要是自己做小老板的;萬事最忌諱拖延。

曾經,李容和多數三流大學的大學僧一樣。在畢業時早已身患拖延癌,還是晚期的。蹉跎數年,才找到出路。

從拖延癌晚期,到坐起立行。

天知道他經曆過什麼。

說起來,2017年以後的餐飲業,跟眼下情況相比;在大環境上有很大的不同。

市場細分、治安淨化;這種時代大潮流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用說的。也是可以預見的。

最大的不同,是美團、餓了麼徹底興起,和外賣行業成熟。給這個古老的行當產生了一些接近本質的變化——從手藝買賣,到服務買賣。

傳統餐飲行業中,50%的毛利潤是中規中矩的、甚至是偏低的一個利潤比例。一塊錢賺八毛,也不是多罕見的事情——手藝到家,你能賺到是你本事。

外賣興盛之後,一些專門供應外賣的工作室,應時而生。但同樣是餐飲行業,做工作室,30%的淨利潤隻有少數精明的從業者能做到。而多數外賣工作室,隻能勉強維持30%的毛利。

同樣的價格,客戶到手的餐品實際上會少一點量。甚至於食材質量有問題。而餐飲商家的利潤率,也掉得厲害。除開不足總額10%的配送費。

錢都到哪裏去了?

你當餓了麼的股價是怎麼上去的?

你以為早期滿20減15的燒錢時代,錢是天上掉下來的?

那時候,李容就是在這樣環境中,涉足餐飲的。

工作室確實不好做。

毛利潤將將30%。淨利潤不包括他自己的人工,隻有十幾個點!一個餐品十二三塊的單價,每壓縮一毛錢的成本,那就是百分之五的淨利潤!

徘徊在收支平衡邊緣,苦苦支撐中的李容不得不絞盡腦汁,用上所有能想到的辦法,來拯救自己的命運——這次創業再失敗,他就隻能接受打一輩子工的命運。

彷徨之中,再荒謬的主意都能靈光一閃。

大學時代確實有過會計這門專業課,不過李容一早就還給老師了。為了生存,他隻能重新撿起課本。

李容用會計科目記賬的習慣,就是這麼來的!

……

躺在床上,很快便沉沉睡去的李容,在半夢半醒之際,猶自操心著明天的活計:

家裏的菜刀不合用。

明天去,買把,新……找下有沒有炮彈鋼。

噓噓~~~

賣雞肉的,換掉、、切不好……

還要~~要~~還做個爐~~架

……

噓噓噓~~~嗚嗚~~~

不過片刻功夫,鼾聲如雷響起。

這貨,平時睡覺不打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