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喜歡忙碌的公司。有一種公司很忙碌:不斷發行新股票、債券或者可轉換債券,而同時又分派不錯的現金紅利。這實際上是耍弄投資者的一種雕蟲小技,但很多人都被迷惑了。還有一種公司不斷兼並收購,過個一兩年,又陸陸續續把它們賣掉。買的時候有故事,賣掉的時候也有理由。這樣的公司的股價會高於安安靜靜的公司的股價。投資者還有一個偏好:喜歡愛動的公司,而忽略安靜的公司;喜歡新上市公司,而忽略老公司。這很像香港居民喜歡買新樓,不愛舊樓一樣。
第五,期望過高,反而導致回報率過低。理論上,股票市場的中長期回報率與宏觀經濟的增長率應該差不多。在當今這個年代和這個世界,那就是4%~8%。其實,美國股市、日本股市和不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股市在過去10年的回報率都是負數。大多數基金在過去10年和15年的回報也是非常低的。當然,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能夠比大多數人做得高明,但結果不見得總是如意。如果你告訴一個個體投資者他的中長期投資回報率隻能是4%~8%,他會很不愉快,或者嘲笑你:不可能那麼低!
我們的期望太高,反而導致結果很差。我們買了股票以後,往往還沒來得及等到公司的基本麵有所改善,或者等資本市場認識到公司的優點,就急不可耐地賣掉了。比如,股票半年後還沒漲,甚至跌了,我們便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另外,我們太容易愛上另外的股票,於是不斷地“搬遷”。有研究發現,多數股票和整個市場在中長期內的大漲或者大跌都集中在某個很短的時間內(也許幾天之內)。也就是說,你如果沒有耐性,買來賣去,就很可能正好錯過大漲的那幾天。反過來,你會說,你也可能正好躲過了股票大跌的那幾天。但是,你怎麼知道你的運氣一定就那麼好呢?我想起一個有趣的例子:在新加坡等出租車不容易,我在某個位置等了10分鍾,開始不耐煩,於是走到另一個路口去碰運氣。可是,我剛剛走開,在我後麵排隊的人就等到了車。我在新的位置又等了10分鍾,還是嫌出租車來得太慢:也許這個位置還是不好。如此反複,半小時以後,我還是沒有等到車,而那些本來在我後麵排隊的人們都已經回家了。投資就像等出租汽車,也像守株待兔。
第六,過分輕信公司和專家。多數投資者都犯過(也許經常犯)這個錯誤。我們輕信公司的概念、故事以及媒體的報道,所以投資流於輕率。因為公司高管可能撒謊,或者,他們雖然沒有撒謊但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可能低估了麵對的困難。很多投資者虧錢是因為他們輕信股評家、分析員和媒體,而這些人發表意見之前未必作過認真的研究。
債券——退休組合中的“後腰”
【標簽】 債券 “後腰” 國債 收益 網上購買
喜歡足球的朋友們都知道,不少陣容中會出現“後腰”的角色,比中場靠後些,但又比後衛站得靠前一些。司職後腰者,不僅要起防守作用,一定的時候,還要擔負起發動進攻的任務。在養老理財工具中,債券就有一點足球場上的“後腰”的味道。
對我們個人而言,主要的債券投資品種還是國債。我國的國債品種目前有憑證式國債、記賬式國債和儲蓄國債三大類。
憑證式國債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可以記名,可以掛失,但不能流通。投資者購買後,如果需要變現,可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除償還本金外,在半年以上的還可以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當的利率檔次計付利息。
可見,憑證式國債能為購買者帶來固定並且穩定的收益,但是購買者需要清楚,如果憑證式國債提前支取,在發行期內是不計息的,在半年內支取,則按同期活期利率計算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國債提前支取還要收取本金1‰的手續費。這樣一來,如果國債投資者在發行期內提前支取,不但得不到利息,還要付出1‰手續費的代價。而在半年內提前支取,其利息也少於儲蓄存款提前支取,參加儲蓄不需要手續費,而國債需要付出手續費。
因此,資金使用時間不確定的投資者最好不要購買憑證式國債,當心因為提前支取而損失了錢財。但相對來說,憑證式國債的收益還是穩定的。超出半年後提前支取,其利率都會高於儲蓄存款提前支取的活期利率,到期利息會多於同期儲蓄存款所得利息。所以憑證式國債更適合資金長期不用者,特別適合把這部分錢存下來進行養老的老年投資者。
儲蓄國債是一種麵向個人發售的新型國債品種,其優於憑證式國債之處是按年分次付息,相當於加計複利,並自動還本付息至客戶開立的結算賬戶。儲蓄國債電子化的發行方式方便快捷,收益穩定,省時省力。但是,部分老年客戶因為電子國債沒有一紙憑證,覺得缺乏“安全感”,導致他們放棄購買。
記賬式國債是指財政部通過無紙化方式發行的、以電腦記賬方式記錄債權並且可以上市交易的國債品種。記賬式國債可以在二級市場(通過股票賬戶)自由買賣。等於說,相對於憑證式國債,記賬式國債的投資功能更強,除了有固定的票麵利率可以獲得穩健收益外,還可以通過買賣獲得差價收益,其收益與流動性都好於憑證式國債。因此,記賬式國債“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更為明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個人宜買短期內到賬記賬式國債。如果投資周期過長,一旦市場有變化,風險非常大。這一點記賬式國債投資者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