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保險:留有後路不發愁(1)(1 / 3)

保險,養老規劃的“守門員”

【標簽】 保險 養老 保障 種類 局限性

在眾多理財工具中,保險對於養老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保險不僅能提供人生各個階段的各種周全保障,確保意外事件發生之後,家庭和個人的生活品質不受到顯著影響,還能夠通過精算師、風險管理師等專業人士對資金的中長期籌劃運作,達到資產的穩健增值。

一個完整的養老理財組合中,保險毫無疑問是堅實的基礎。有了這塊“壓倉石”,投資者可以更自由地進行其他投資,免去後顧之憂。保險本身有一定的收益,同時又有“半強製儲蓄”的作用,能夠避免資金使用的不確定性,做到專款專用。更為重要的是,當意外事件發生時,隻有保險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付一筆遠大於投資數額的保險金,以解燃眉之急。而且,對於家族成員有長壽傾向的人群而言,通過選擇終身領取型的養老保險,就能夠收到活得越久領得越多的效果,這是其他理財方式無法提供的。

因此,很多專家說,保險可以作為養老理財規劃的“守門員”。

目前打著養老保險旗號的保險種類非常多,主要有四大類,分別是傳統型養老險、分紅型養老險、萬能型保險和投資連結型保險(以下簡稱投連險)。

傳統養老險:到期領取固定金額的養老金2%~2.5%(年複利) 由於通貨膨脹等因素,可能導致約定領取的養老金在未來出現實際購買力下降的問題。

分紅型養老險:到期可領取的養老金大部分固定,小部分根據分紅有浮動,分紅的存在增加了抵禦通脹的能力 固定部分通常在1.8%~2.4%(年複利),分紅部分不固定銷售時候的分紅水平演示隻是一種假設,不作為未來的保證或承諾。

萬能型保險:前幾年繳費時需要收取一定的初始費用,繳費方麵比較靈活 保證保底利率最低1.75%,目前產品大多設為年2%~2.5%,這幾年的實際結算利率在3.25%~5.5%左右(年化) 保證保底利率和結算利率都是針對“個人投資賬戶”而言,而非所有投入的保費,開始幾年若提前支取,可能需要收取一定費用。

投連險:收益隨資本市場變動而變動,收益可能較高,波動性也比較大,類似於基金 不保底,不確定,收益主要取決於投資賬戶風格 收益不確定,運作過程中可能出現虧損,收益和風險由投保人100%享受或承擔。

這幾類商業保險的確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養老規劃作用,但又有或多或少的差異。

在實際規劃中,大家可以使用保險組合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個性化的需求。不同的人群對於未來養老風險的預估不同,對於未來養老費用的預算不同,實際的風險承受能力也不同,養老保險方案的組合也可以是很不相同的。

比如,一對年齡在30歲左右的夫婦,雙方都有穩定的工作,對理財組合的風險態度比較積極並且實際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如果一部分養老金準備用保險的方式來配置,其中30%~40%可以選擇購買傳統或分紅型的養老年金保險。一方麵強迫自己盡早儲蓄養老金,更重要的是直接鎖定將來的收益,也就是明確自己將來退休後每月(每年)可以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剩下的60%~70%的資金去購買萬能險或投連險,雖然未來的收益無法鎖定,但可以通過長期的理財積累,追求未來幾十年市場帶來的更高收益。同時可以在未來不同階段對自己投連險賬戶的風格進行一定的調整。

除了靠商業保險領取一般性用途的養老年金,其實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非醫療性質的健康保險——長期看護險。其可以為老年人衰老傷病時的長期護理解決後顧之憂。

我們都知道,人老了就容易得病,其中尤其以各種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最為常見。老人患上這些病後,病情穩定的話也許並不需要住院治療,但卻需要他人長期護理才能生活。對於老人和其子女來說,雇人護理或由子女承擔護理重任,都要損失不少的收入。而且,這些情況下,一般的商業醫療保險不會提供費用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