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保險:留有後路不發愁(1)(3 / 3)

萬能險本身就是高利率時代的產物,產生於此,當然也更容易受益於此。

2010年以來,在我國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之下,萬能險結算率一路下滑,在7、8月份時,集體跌破4%。自2010年10月份央行開始加息後,萬能險結算率在11月份停止下跌的腳步,逐漸回升。現在,經過2010年兩次加息後,一些保險公司,諸如平安、華泰等的萬能險結算率,已經普遍上升至4%以上。

4%的收益率,與2010年11月的5.1%的CPI增長相比仍舊存在差距,目前階段若說萬能險能夠完全抵抗住通貨膨脹的進攻,顯然有些不負責任,不過在越來越強的加息預期下,2011年繼續加息的可能性已經被絕大部分人所接受,隨著利率的不斷調高,萬能險的結算率,自然也不會止步於4%。

2008年,萬能險的最高收益率曾達到6%,沿著現在的經濟走勢,萬能險的結算率在2011年達到6%不是不可能。

不過,萬能險雖然名為“萬能”,卻並不表示它在抵禦通脹時可以收到萬能的效果,在購買之前,先要確定自己的購買策略,才能將萬能險的功用發揮到最大。

首先,萬能險的抗通脹功能可能不會立竿見影。

加息固然可以提高保險公司收益,讓投保人分到更多的紅利。但是,保險公司不會將收獲的全部利潤用於分紅,為實現業績的平滑,他們往往會將“豐收”之年的利潤向“貧困”之年移交一些,如此肯定會影響萬能險當年的收益。而且,即使是在投保人中間分配的利潤,也是經過層層盤剝之後“剩下的果實”。保險公司在收取利潤後,要完成依法納稅、留取10%的法定公積金、不超過15%的法定公益金、不超過15%的用於增強保險公司賠付能力的總準備金、向保險公司股東分配利潤這5個步驟後,才向投保人開放。短期內,投保萬能險,可能不會收到預期效果。

其次,萬能險宜長期持有。

保險公司對投保萬能險的保險人繳納的保險資金,采取組合投資的方式,大部分資金投資於國債和企業債,10%投資於股票基金。股票在短期內可能會收獲較大利潤,但債券類投資屬於慢熱型,且收益穩定,要想獲得更多收益,需要打“持久戰”。況且,萬能險賬戶以複利計息,即在每月結算之後,利息會進入賬戶參與投資。此特性也決定了萬能險隻有長期持有才可能實現客戶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頻繁地從萬能險賬戶中領取現金,必定會影響其積累速度。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是,很多保險公司為長期客戶設定了萬能險持續繳費的特別獎勵。如果投保人滿足合同約定的持續繳費條件後,保險公司會獎勵其一定的保費,作為獎勵計入保單價值之中。前文中的張先生就受到了這種獎勵。

怎麼選保險——與"息"相關

【標簽】 投資 保險 理財 加息 收益

任何一種理財產品都產生和運行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之中,其理財效果與經濟大勢不能脫離關係。發生次貸危機,房價泡沫破裂,房產投資開始走下坡路,不再像往常那般靠譜,那麼你接手的可能就是一塊燙手山芋,而且富有黏性,難以脫手。經濟蕭條時期,股市一般不會出現牛市,此時購買股票,相當於把錢投入深不見底的股海,想撈回來肯定要等到風平浪靜的時刻。股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與之相關的基金自然也不會陽光燦爛。

投資不是閉門造車,更不是一件隻要大腦運轉就可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洞察處於理財產品之外,卻與之有千絲萬縷聯係的“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