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保險:留有後路不發愁(2)(2 / 3)

但是,由於不同產品的投資渠道以及風險係數有所不同,投保人切不可見投資型保險產品就買,在選擇時務必也要“貨比三家”,選擇最受利於加息,且最合適個人的品種。無論現在投保人是否已經在加息中受益,或者現在仍舊處於期待狀態,毋庸置疑的是,在銀行加息的狀態下,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是一項明智的投資之選。

買份帶投資色彩的分紅險

【標簽】 保險 投資 通貨膨脹 分紅險

一直以來,保險之所以不受投資者歡迎,主要是因為其給人的印象過於“穩重”——更像是銀行儲蓄,不能算做真正意義上的投資產品。就好像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人生,雖然不會讓人過於失望,但也不會出現令人心跳加速的驚喜。

當然,如果你將驚喜定義為在遭遇重大疾病或事故時保險公司提供的大額賠付,這種看法並不客觀,充其量隻能算做遭遇不測後的安慰而已。

在物價還是一麵平靜的湖水,通貨膨脹還距離自己十萬八千裏時,為對未來人生的各種財務需求作準備,人們可以購買與養老、教育、疾病等相關的儲蓄型產品。每年用於此的資金壓力不會過大,而且退保就要麵臨損失,這也會促使人們形成“強迫儲蓄”。

但是,在通貨膨脹時期,因收益難以高於物價的漲幅,儲蓄型保險的實用性和魅力值會急速降低。此時,應該讓投資型保險上場。最早出現於荷蘭的投資型保險,其產生就是源自投保人對壽險保單不能享受投資機會的抱怨,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它也被西方國家設計為對抗經濟波動或通貨膨脹對長期壽險造成的損失的險種。

傳統保險是投保人將保費交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進行投資,並允諾投保人特定的利率,投保人無須為保險公司的投資盈虧承擔任何風險。而投資型保險則不同,它將投資的選擇權和風險轉嫁給投保人。不過正如收益往往伴隨著風險,風險背後常常蘊藏著收益一樣,投資型保險,既有一定的保障性,又具有風險投資的特質,還可以合理避稅。

我國保險市場存在三種投資型保險,分紅險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種分別為萬能險與投連險。本質上,分紅險是一種人壽保險,也是最便宜的一種保險,保險公司在收取投保人的保費後,在每個年度經營後,除去公司運營成本和賠付,如果公司還有贏利,便按照一定比例,以紅利的方式返還給投保人。購買分紅險,最大的好處就是其收益會隨著利率和保險公司的投資業績而變化。不是所有的險種回報都能隨著利率的上升而上升,但分紅險可以。從這個角度看,投資型保險似乎可以應對通貨膨脹。

分紅險一直是抵禦通貨膨脹和利率變化的主力險種。1972~1991年的20年間,美國經曆了越南戰爭、尼克鬆辭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國內外動蕩事件,分紅險以其一貫的好收益傲視其他險種。在北美地區,80%以上的保險產品具有分紅功能。

在中國,分紅險的曆史雖然不長,卻也表現搶眼。40歲的吳先生投保了一份“一次性繳費1萬元、保險期為5年”的分紅險。按照協議,5年期滿後,保險公司會歸還吳先生10620元+累積紅利。其中,620元算做利息,累積紅利是公司的投資分紅,兩種收益加在一起,用以抵抗通貨膨脹。此外,這份分紅險還有額外規定,如果吳先生因疾病身亡,保險公司返還會變成10620元+累積紅利+特別體恤金。如果因意外事件身亡,吳先生可以獲得意外事故保險金21240元+累積紅利+特別體恤金。

一般來說,保險公司會將你繳納的分紅險保費投資於包括國債和企業債的債券、與銀行的協議存款以及基金等方麵。在加息周期,新發債券和存款的利率都會上升,分紅險的回報隨息而動,就此而言,可以至少部分回避通貨膨脹對資金貶值造成的威脅。比如,如果你買的是分紅型養老金,可以保證你的養老金相對保值甚至增值。而且,現在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越來越寬,既可以投資不動產,也擴大了投資有價證券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