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奇通常選擇下列四種類型的股票進行投資:
(1)成長股,使林奇能夠獲得200%~300%的收益;
(2)股票價格明顯低於實際價值的價值股,他希望從中迅速賺取30%左右的收益,然後立即轉移資金;
(3)績優股,帶有防禦性,經得起經濟不景氣的打擊;
(4)特殊情況及蕭條的周期性股票。
在某種程度上林奇也認為,某種股票價格便宜要比關於市場明年如何運作的流行概念真實可靠得多。尤其當許多股票價格便宜,或者大多數股票價格便宜時,在一位沒有經驗的評估人看來,整個市場都將價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林奇從不持有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然而,林奇喜歡持有穩定產業中有巨大收益的保守股票,因為這些股票不會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盡管當市場上升時,它們上升得較為緩慢,但當市場下跌時,它們仍能支撐得住。他很少涉足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他認為,如果你買股票,即使是一種風險很大的股票,你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而期權、期貨市場就猶如一處昂貴而又無用的賭博場所,它沒有為社會提供任何資金,你認為糟透了的股票毫無理由地越漲越高,最後使你陷入一貧如洗的困境,而你的錢也僅僅是輸給了贏家和經紀人而已。
2.林奇的投資組合
(1)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增長理所當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優勢,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長股更是林奇的偏愛。因為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裏隻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不過,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的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林奇不斷追求的是實際單位銷售量的增長數目。他曾向投資者建議:“想賺錢的最好方法便是將錢投入一家近幾年內一直都出現盈餘,而且將不斷成長的小公司。”
(2)股票是業務簡簡單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的投資者喜歡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等——經過數十年成功的奮鬥,它們已經形成了有效率的隊伍來利用機會、爭奪市場,並通過創製新產品來推動增長。毫無疑問,你真希望自祖輩起就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隻需要一個以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3)最恐怖的陷阱之一就是購買了一家振奮人心的公司的股票卻沒有獲利。林奇曾經購買過數十家這類公司的股票,如果這些公司的理想前景變為現實的話,他就能賺10倍的利潤,但不幸的是他每次都賠了進去。美好的故事總是那麼誘人,就像他說的“隻有煎得嗞嗞響的聲音,卻看不到牛排”。每次他都想咬下去,卻每次都失敗。以前,林奇曾看上這類公司,是因為他的消息來源(通常很可靠)低聲告訴他:“我有一家很好的公司,但規模太小,不適合基金投資,不過你可以考慮自己投資。”當然,伴隨著可靠資訊的,常常是一些動人的情報,但林奇無論是在阿爾漢市納礦業公司上,還是在美國太陽王等公司上都無一例外地賠了錢。
(4)盡量避免投資最熱門行業裏的最熱門股票,因為這類股票已備受投資者的關照,投資者們相互之間都在談論它們,這時股票的價格已被抬得很高,有時甚至已超過其內在價值,股票隨時都有下跌的可能。當這些熱門行業中的熱門公司為了追求高增長,保持市場份額,花費巨資而導致公司的利潤率下降,並陷入財務困境時,這種股票一旦下跌,就會成為拋壓最沉重的股票,使它的下跌幅度會更大。林奇為了規避投資風險,通常對這類熱門行業中的熱門股票退避三舍。
作為投資天才,林奇有一種常人所不具備的能力,即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關鍵所在,並能用一種完全不同於他人的方法分析由大眾發出去的信息。他不斷地以媲熟的技巧把投資從一個方向引向另一個方向。他就像一位比賽中的船長,要不斷變換航向以利用風向的變化,許多證券在他的投資組合裏僅停留一兩個月,而整個投資組合裏的證券一年也至少翻檢一次。林奇自稱購買的股票如在3個月後,其中有1/4仍值得保留,就很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