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合理地風險規避(3 / 3)

從價格反常的情況中尋求獲利是許多投資者的共識。在證券投資單上,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任何時候都有一些股票因價格到達某一高位而應該出售,一些股票因價格跌至某一低位而適於購進。投資者通過對這些股票的買進、賣出,再買進、賣出,周而複始,不斷地從中獲取收益,積累財富。但是,林奇與大多數投資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大多數的投資者最多同時經營一二十種股票,而林奇卻好似市場的創造者,他同時經營著1400多種,並且時常翻新。

在林奇經營的1400多種股票中,其中最大的100種占其所投資金的一半,其次100種占其所投資金的1/6.林奇每天大約都要賣掉5000萬美元的股票,又買進5000萬美元的股票。當發現有的公司股票價值超過應有的價格時,即使是稍稍超過,也立刻賣掉;當發現有的公司股票市價低於應有的價格時,就馬上購進。如A公司股票每股20美元,B公司股票每股30美元,他會先以20美元的價位買入A公司股票,當A公司股票上漲到每股30美元時,把A公司股票賣掉。也許那時B公司股票已下跌至每股20美元,然後,他再購買每股20美元的B公司股票。幾股小利潤彙集在一起會構成一筆巨大的收益。林奇是一個相對價值論者,而不是最大價值論者,他喜歡積少成多,他從不拒絕追求哪怕是很少的利潤。同時,林奇喜歡每天作一些小決定,而不是每年作幾個大決定。他覺得每天作一些小決定所發生的錯誤損失,要比一下子作幾個大決定所發生的錯誤損失少得多。換句話說,一年做出幾百個決定,這樣即使你錯了也不會太離譜。根據平均利潤法則,隻要你比普通的投資者優秀,你肯定能準確無誤地前進。不過,林奇也同時指出:“當然錯了的時候,你必須得知道,然後賣出去。”

林奇不放棄對小利潤的追逐,也直接影響了他的交易員。他的交易員對股票的價格都表現得很敏感。跟許多其他的交易員不同的是,他們不是立即進行大宗股票交易,他們會在股票行情不利於他們時,撤回他們的出價,直到市場恢複。如果林奇知道有一起極具競爭性的大型訂貨,一般他也會通知他的交易員退出市場,等待下一個有利時機的到來。

炒股票風險控製原則

1.牛市也會虧錢

正像熊市中有人賺錢一樣,牛市中也有人虧錢。為什麼呢?因為牛市中同樣有風險。股市如戰場,證券投資和行軍打仗的道理是一樣的,投資者同樣也需要認清隱藏在順境背後的風險。

事實上,漲市中比跌市中更要強調風險在先,在弱市中,投資者資金市值的減少往往是非常現實和殘酷的,這時,即使沒有人提醒,投資者也會清醒地認識到風險控製的重要性。而在強市中,投資者往往會因為行情好而麻痹大意,從而導致投資失誤。在牛市行情中,股價不斷地上漲,風險也就逐步集聚,但多數投資者在盈利後,總是想賺取最後一分利潤,不能及時獲利了結,保住勝利果實,結果必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牢記四條風險控製原則

根據市場環境,投資者要重點掌握好以下幾種風險控製原則:

(1)在行情初期要控製資金投入比例,不宜重倉操作。在漲勢初期,最適合的資金投入比例為30%,這種資金投入比例適合於空倉或者淺套的投資者采用,對於重倉套牢的投資者而言,應該放棄短線機會,將有限的剩餘資金用於長遠規劃。

(2)適可而止的投資原則。在市場整體趨勢向好之際,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忘記了風險而隨意追高。股市風險不僅存在於熊市中,在牛市行情中也一樣有風險。如果不注意,即使是上漲行情也同樣會虧損。

(3)分散投資。規避市場非係統性風險,分散投資要適度,持有股票種類數過多時,風險將不會繼續降低,反而會使收益減少。

(4)克服暴利思維。有的投資者喜歡追求暴利,行情走好時總是一味地幻想大牛市來臨,將每一次反彈都幻想成反轉,不願參與利潤不大的波段操作或滾動式操作,而是熱衷於追漲翻番暴漲股,總是希望憑借炒一兩隻股就能發家致富。願望雖然是好的,但追漲殺跌的結果卻是所獲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