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挑選單隻基金(2)(3 / 3)

大成精選。2006年收益率150.55%,位列前15名,喜獲“2006年度開放式混合型金牛基金”。2006年12月21日基金拆分,規模由分拆前的不足5億元擴充到拆分後的90多億元,其資產漲幅接近20倍。進入2007年,大成精選今年以來收益率47.76%,位列開放式基金的第94名,名次也下降了不少。

然而,與大多數基金公司大比例分紅的做法不同的是,有部分基金傾向堅持“不分紅,維持高淨值”,像上投摩根阿爾法、興業趨勢、彙添賦精選、長信金利等基金。其理由是:大比例分紅必然要求基金兌現部分收益,而在牛市行情當中,這種做法從本質上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從這一角度考慮還是不分紅。

以上兩種做法,並無對錯之分,短期也難見優劣分曉。不過,根據市場熊牛決定是否分紅,如分紅則力求“健康分紅”,這樣對基金公司和投資者都是有利的,但是要真正做到這點很難。

基金評級,道路還很長

盡管上文對基金選擇和組合都做了分析,但是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遵章執行也是很困難的,這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很多時間。目前基金日益增多,要了解每隻基金,對其優劣有個比較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基金評級就能幫上我們的大忙了。

權威機構對基金的評級是投資者可以參考的重要指標,它們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周都有基金排名表,並對大部分基金進行了星級評定。就像股票研究員推薦股票一樣,它們通過其評級係統不斷給普通投資者推薦基金。但星號較多的基金並不一定就是低風險基金,有可能是高收益同時也是高風險的基金,因此除了觀察星號數量之外,也要注意該基金的波動風險是否過大,是否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

普通投資者可以對不同機構的評級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對此不要迷信。目前,市場上的基金評級機構不少,如晨星、中信、銀河、理柏、睿信等,它們評價方法各有優缺點。但總體而言,有如下不足之處:

反映的隻是某隻基金在所有基金中的相對位置,而不揭示其未來業績。這就是說,在特定時期內,五星級的基金也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

按基金類別分別評級,無法從整體上去比較不同類的基金。

對基金經理的變化等情況沒有考慮。

以前多隻考慮淨值增長率,後來才逐漸引入風險分析和業績波動性分析。

中國基金業的曆史還太短,要對不同基金及基金公司作出全麵的評價仍有相當難度。據了解,在國外,評級機構對基金的評級製定的標準非常嚴格。為了避免數據的偶然性,一般要求基金產品至少有5至6年的相關數據。所以,急於依靠打分排名來對基金排隊,這顯然是相當不合理的。這也意味著,對基金排名還要多一分耐心。

可喜的是,隨著基金業展示出越來越強的活力,基金評級也為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研究機構所關注,這也是國際機構搶先進入中國基金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國內的實際情況看,真正有影響力的基金評級還比較有限。其中原因之一就在於,一些評級機構並未開發出確實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評級體係。而從基金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基金評級恰恰是不可或缺的。作為投資者,最好參考2~3家評級機構的評級,才能得到更為客觀、準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