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劣共存的信托產品
以上所介紹的基金,其實就是信托的一種。信托和信貸、證券、保險共同組成了現代金融業的四大支柱。所謂信托,顧名思義,就是受人所托,管理和處置他人的財產。受托人根據委托人指定的信托目的運用信托資金,既不享受收益,也不承擔風險,僅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作為報酬。在信托這個大家族裏,還有許多其他的金融產品,如實業信托、貸款信托、證券信托等。
信托產品具有投資方向靈活、預期收益較高等優點,但也存在流動性不好、投資門檻較高、不易監管等缺點。比如,一般信托產品得一直持有到期,中間很難買賣。近年來,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異軍突起,日益火暴。從投資方向看,分別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還有進行組合投資的。從項目名稱看,穩健型、平衡型、價值型、成長型不一而足。舉個地產信托產品的例子。某信托公司通過發行2萬份信托合同,募集了10億元,也就是每份要5萬元,期限5年。這10億元主要用於房地產投資,預計年收益率為4.8%。
投資信托產品,首先要選擇經營規範、有較好口碑的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因為有些信托公司財務狀況不佳、治理結構也不健全、經營風險大,導致了近年來的一些信托欺詐案件和糾紛常有發生。比如,一些信托公司為了發行信托產品,總是過分誇大其收益率,投資者一不小心就中了圈套。其次,要細看信托合同,其重要性和保險合同一樣,不可忽視。此外,你也可以定期向信托公司查詢所購產品的管理和收益情況。
知識問答
便宜的基金和價貴的基金,哪個更好?
許多投資者認為當然是便宜的更好。他們的理由是:投資1萬元,如果買淨值是1元的基金,可以買1萬份(不計手續費);而如果買淨值2元的,則隻能買5000份。假如日後每份都漲1角的話,前者共掙1000元;後者才掙500元。其實投資者進入了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因為假設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淨值1元的基金,如果掙1角,其收益率是10%;淨值是2元的基金,如果掙1角,收益率隻是5%。假設都不公平,自然結論就是錯誤的了。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現在有兩隻基金,一隻1元淨值,一隻2元淨值,假設它們的賺錢能力一樣,都是10%,那麼當1元基金掙0.1元時,2元基金就應該掙0.2元。
買基金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賺錢能力,即收益率,而淨值高低不應是選擇基金的主要因素。舉例來說,1月1日同期發行兩隻風險收益特征接近的股票基金,到了年底,一隻淨值1.4元,另一隻淨值2元整,前者便宜後者貴,但從這一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後者賺錢能力更強,這時候當然要選擇後者。
基金不同於股票,其賺錢能力不受淨值的影響。賺錢能力取決於基金經理所購買的股票組合,而股票組合是動態調整的。
不少人認為基金2元貴,1元便宜,事實上是把基金當股票看待了。單隻股票漲幅是有限度的,漲得太高,會脫離它的真實價值;而基金本來就是以淨值作為它的價格,時間放長一些,會出現幾十元、上百元的基金,不是它貴,而是它的淨值就值那麼多錢。如股神巴菲特的哈撒韋公司的每股淨值高達10萬美元,其實這就是一份基金的價格。
所以,選擇基金時應遵循“隻選對的,不怕貴的”原則。買基金前,一定要分析它能不能賺錢,而不能簡單地看它是否便宜。
買股票還是買基金?
在做出決定前,需要考慮三個要素。首先是掂量自己的投資能力。如果自己的投資能力強,則可以考慮買股票,許多人往往過分誇大自己的投資能力;二是要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強則買股票,弱則買基金;三要看自己對投資收益的預期。基金比較穩妥,風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