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經濟收入狀況,確定適當的保險數額。一般來講,所繳保費為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壽險保額為年收入的3~4倍,而意外險的保額一般確定為一年收入的10倍左右。
(3)組合式保險計劃。通過多個險種的搭配,達到最佳保障效果。所謂的組合式保險計劃,就是將含有壽險、意外保險、健康保險的多個保險險種以一個保險計劃的形式出現。這樣做的目的,是既可以使保戶獲得比較全麵的保險,也可以節省一定的保險費用。
(4)選擇優秀的保險代理人,確保周全的售後服務。
投保如何辦理,何時生效?
確定投保之後,應首先填寫一份“投保單”,即申請參加保險的表格。填寫“投保單”時,應將表格項目中要求回答的問題一一作答,不可隨意亂填,最後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本人應簽字認可,切不可讓他人代簽,以免將來引起糾紛。
填好投保單後,再將首期保險費交給保險代理人或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並要求其當場開好保險費收據。保險代理人將投保單、首期保險費等一起帶回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核保。核保過程短則幾天,長則一月,應耐心等待。如有問題,可以通過代理人或直接向保險公司查詢。有時,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投保壽險的被保險人參加體檢。
不要認為繳了保險費後,保險單就馬上生效。事實上,保險單生效有兩個條件:一是保險戶繳清了到期應繳的保險費;二是保險公司核保通過。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做法是,當客戶願意投保時,先請客戶填寫投保單,即一份投保申請表格,同時繳納首期保險費定金。如果投保單經公司審核不能通過,保單不會生效,客戶所繳納的保險費定金將退還給客戶;如果公司核保通過,保單生效。
利率變化對保險有何影響?
總體而言,因為保險的預定回報率沒有與利率掛鉤,故在利率變化過程中保險人很容易陷入被動。升息時,因預設利率偏低而導致產品銷售不利;降息時,因為要支付事先承諾的回報利率(按此前的利率參考設定的),保險公司要承擔利差損失。下麵具體分析利率變化給不同保險帶來的影響。
一、保障型產品。利率和利息稅的變動會對這類產品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如重大疾病類保險、醫療保險等。這是因為消費者投保保障型產品時看中的是“保障”功能,而非預期“收益”。
二、投資型的保險產品。有一正一反影響。當升息時,正麵影響是其投資收益可能增加;負麵影響是相對存款而言,可能此類產品吸引力下降,導致不好銷售。而降息時,正麵影響是因為產品利率已基本確定,故比較好銷售;負麵影響是因為可能整體市場的投資收益率隨之下降,導致分紅等收益降低。
三、儲蓄類保險。因此前的回報利率基本已確定,升息後,此類產品因為收益率不隨之上漲而不好銷售;但降息後此類產品麵臨利好。比如,我國許多保險公司在以前高通脹時期曾發行過預定利率超過10%的保險產品,後來銀行利率下調,但保險利率不變,還得繼續按照利率支付給投資者,因此保險公司虧損巨大。而銀行升息後,息前壽險保單(包括含預定利率因素的長期健康險保單)的預定利率不超過年複利2.5%,而銀行加息和降低利息稅後,一年期實際存款基準利率超過3%,大大超過了2.5%的上限。因此,這類產品麵臨不利影響。
四、房貸險。隨著銀行貸款利率上調,房貸險的風險在加大。一旦房貸人發生還款危機,保險公司就要承擔賠付責任。
因為買保險的目的並非“向保險要收益”,真正的意義在於“保障”,這正是其他理財產品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無論利率如何變動,長期的保障意識和保障規劃對於被保險人來說都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