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政府的兩難和可能對策(1 / 1)

政府的兩難

麵對居高不下的房價,政府也是左右為難。房地產增長過度已經引起民圖8-7政府的兩難選擇生、環境保護等多方麵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可能給銀行、個人和社會帶來沉重的打擊。但是,另一方麵,政府又從房產的高增長中獲益匪淺。如圖8-7所示。因此,政府總需要在利弊之間反複權衡,並小心謹慎地出台相應政策。但最終結果如何,事先難以知曉。這也就是近年來政府對樓市調控沒有取得成效甚至適得其反的原因所在。

政府相應對策

在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重點監控的是麵對中低收人家庭的社會保障性住房。而市場中的房價高低似乎並不重要,房價主要是由負責宏觀經濟調整的央行隨整體經濟掌控的,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市場歸市場,保障歸政府”

在我國香港,房地產供應形成了一個梯級的金字塔結構。第一個梯級是廉租房,占整個房地產住宅市場的30%左右,由政府提供,租金低於市價50%以上,香港收入最低的市民大多住的就是這種廉租房;第二個梯級是居屋,類似經濟適用房,占整個房產市場的15%左右,售價比一般的商品房便宜40%。相對於商品房來說,它的戶型偏小,密度較高,用材檔次也比商品房差,居住質量明顯不如商品房,讓買得起商品房的人不會對居屋產生興趣;第三個梯級則是由完全開放的房地產市場提供的商品房。

而新加坡實行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經濟適用房大規模(組屋)建設製度,為了保證這類經濟適用房的建設,新加坡成立了經濟適用房建設總局。目前80%的新加坡人都住進了組屋,使得新加坡住房私有率超過60%以上,其中93%的居民擁有房屋的產權,另外7%的低收人家庭向政府租賃廉價房。同時,不同的收人群體可以買不同樣式的住房。

我國正力圖形成自己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係,並已逐步體現在國家相應的政策、法規中,圖8-8有層次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係如圖8-8所示。循此路線,政府和市場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更能夠專注、有效。在有層次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係下,政府要加大住房需求調節力度,引導合理的住房消費,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加強市場監管,堅決整治房地產開發、交易、中介服務、物業管理以及房屋拆遷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加強房地產價格的監管,抑製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引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當社會保障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時,不但不會破壞市場經濟中商品房的建設與發展,反而會使市場更自由地發展。

對於目前房價高企的態勢,鑒於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可以采取如圖8-9所示的調控手段和政策。注:圓圈內為存在的問題,方框內為相應解決之道。

這其中的關鍵是,各地政府不要把房地產行業當作我國經濟的主要支柱行業(目前許多城市土地出讓費及各種相關稅收在占其地方財政收入的60%以上),而應認識到房地產市場發展不能隻靠純粹的市場調節,應從國計民生和保障社會和諧的角度對房地產業進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