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港股A股化中的做空者(1 / 1)

港股A股化中的做空者

專欄

作者:邢海洋

一周之內,漢能和高銀地產、高銀金融等“港股通”活躍股相繼崩盤,“港股通”參與者在與海外“清道夫”的對決中損失慘重。“滬港通”以來,港股頗有A股化的趨勢,一望而知是南下資金主導了那些一步登天的股票,但股市食腐力量也在聚集,使炒家們無法全身而退。在A股,股票向價值的回歸可能要等上數年時間,引入股市清道夫,才能按住快牛的頭,使之成慢牛。

資金南下,因“港股通”每天130億港元的額度的天然屏障,炒作集中在中小盤股票,炒作之狂熱與A股也不遑多讓。一隻叫恩達集團的股票,在5月3日股價隻有9.65港元,兩天後就摸高到102港元;另一隻主板股票飛尚無煙煤,開盤還是13.20港元,瞬間被炒到51港元。更不用說,去年底還有伴著A股中券商股的起飛,英皇證券一天上漲98%。不過,港股之所以是成熟市場,自有其一套投資與投機的潛規則,那些毫無緣由的暴漲,無一例外以暴跌結束,截至5月22日,恩達集團跌至4.6港元,飛尚無煙煤也回落到18.6港元。至於英皇證券,市場持續火熱的利好刺激下,股價兩連跳後比去年12月初已經上漲了3倍,但大漲後必有小回調,走勢緊扣“滬港通”以及“基金通”等政策脈絡。香港證監會的監管思路是對沒有實質內容支持的大漲大跌進行調查,懲戒操縱者。高壓之下,那些走勢異常的股票總會現原形。

內地遊資炒A股習慣一哄而上,爆炒過後一哄而散,但坐莊者卻會偽裝掩蔽,處心積慮,連證監會最新打擊的市場操縱行為都分為六類,花樣翻新。內地資金南下,港股持續活躍,夾雜在其中的操縱行為恐怕就不那麼容易識別,尤其香港證監會在監管內地資金的來源上難以追根溯源,也隻有通過市場表現判斷。據報道,今年上市的10隻創業板股票,與招股價相比平價漲了5倍,主板的24隻新股,漲幅達1倍,尤其近一個月來,仙股中大漲數倍的股票比比皆是。這些股票的上漲相對長線,北來資金在“滬港通”掩護下持續加倉,並且以“解放軍”的麵貌出現,以港人歡迎的方式大麵積增持股票,恐怕連監管者也是願意接納的。至少,在遊資尚未一哄而散的時候,港股的A股化並未受到廣泛的批評。

或許這正是香港監管者的尷尬之處,一方麵他們期盼北來資金,希望獲得內地資金進入國際市場的橋梁角色,另一方麵則希望規範之,使之處於嚴密監管之下。須知當日阿裏巴巴欲在港上市,隻是因為合夥製下股東權限上未能平等,猶豫再三香港證監會仍予拒絕,理由便是保障投資人利益。麵對一群來自蠻荒之地的闖入者,對法律懲戒無畏,對市場規律無知,香港的監管者也一時蒙了,故而有港股A股化的憂慮。更尷尬的是,香港的監管部門,雖有嚴格的監測係統,麵對的卻不是偶爾發生的個案,而是大麵積的交易異常,恐應對不暇,更不用說因為法律程序繁瑣,即便發現了違規,走過漫漫的司法程序,北來的資金和大鱷們早已經沒了蹤影。

一個成熟而開放的生態係統,當遇到外部物種入侵時,自有抵禦的內生機理。係統越複雜,越容易修複係統漏洞。當市場剛剛傳言香港證監會調查漢能操縱時,做空機構早開始了行動。今年早些時候,一家叫BHP的機構屢空屢挫,幾陷絕地,但辯證資本等機構前仆後繼,終於將這家飽受質疑的巨無霸企業絆倒。繼之,大股東控股也超過80%,“滬港通”以來分別暴漲6倍和10倍的高銀地產和高銀金融也遭“腰斬”。此前,香港證監會剛剛對做空機構香櫞展開聆訊,對惡意做空加強監管,巨大的利益麵前,這些股市食腐者還是嗅到機會,集結而來。港股也因此不會成為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