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興師問罪(1 / 1)

教訓案例

“不甘示弱”

一次上課,後麵的同學問小史“幾點了”。他回頭說:“沒帶表,別問了。”結果被班主任看見了,下課把他帶到辦公室,從上課時講話說到紀律散漫,又說到學習不刻苦、成績不理想、勞動不積極等。小史說當時“真想找個地洞鑽下去”,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最近,聽說班主任那裏有個“帳本”,所有同學的錯誤和寫的檢查都貼在上麵。中午,他因為在語文課上沒有背誦出一篇古文,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果真拿出了那個“帳本”,翻到小史的那一頁,老師說:“你回家抄寫100遍,以加深記憶。”小史認為老師在懲罰他,非常生氣,並沒有按照老師布置的去做。

第二天的語文課,老師首先讓小史背誦古文,小史站起來就是不開口。老師和他僵持了5分鍾,十分生氣,說:“你既然不願意學習我教的語文,你就出去吧!”小史不甘示弱,搬起自己的課椅,走出了教室,坐在走廊裏整整一節課。

等下課鈴一響,小史衝到校長室,對校長說:“我不學老師教的語文課了。我爸爸在大學就是教語文的,我跟他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與小史談心,最後小史答應繼續上課。放學後,校長又和語文老師深談了很久……

專家解析

教師不僅僅是園丁,自己本身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教師要盡力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真誠地熱愛每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永遠不對任何學生絕望,創設和諧的師生關係,回答學生心靈的呼喚,用自己優良的素質去培育學生的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以寬恕觸及到孩子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孩子心靈中產生要改正的意誌力。”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盡量不要生氣,為小事生閑氣、怨氣和悶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同時還要提高自身修養,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

教師要時刻記住師生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教師要有意訓練自己的自控力,這是教師職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是衡量教育技巧的尺度。教育事業是很理智的工作,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但它又包含著高尚的情感活動。當發現學生的錯誤,學生不聽=規勸的時候,“容人之過,而非順人之非”。教師應當具備的一個優良品質就是“有氣量”,不是火冒三丈、體罰、對立,而是心平氣和地冷靜對待。這時需要極大的自控力。

教育誤區

1.威嚴有餘。“我的孩子我了解,無須溝通”,“我說了算”,“揪辮子、戴帽子、打棍子,我從小就是這樣過來的”。

2.居高臨下。“學生就是學生,老師就是老師”,“學生的事不用開口,老師心知肚明,“有數”的很”,學生“頂撞”、“挑毛病”是大逆不道。

3.鑽牛角尖。“學習好就是都好,一好遮百醜”,上課容不得半點雜音,學生一不小心踩到“禁區”,馬上把課停下來,不讓學生出醜誓不罷休。

成長故事

已經沒事了!

有一天,酒店的大廳裏,突然看見一個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在安慰一個大約4歲的小女孩,飽受驚嚇的小女孩己經哭得筋疲力盡。問明原因之後才知道,原來那天小孩較多,這個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一個,將這個小孩留在網球場內了。等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那個小女孩帶回來。小女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不久,孩子的媽媽來了,看見了哭得慘兮兮的小女孩。

媽媽蹲下來安慰小女孩,並且很理性地告訴她:“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時,那個4歲的小女孩踮起腳尖,用嘴唇親親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說:“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相關鏈接宋·沈括《夢溪筆談》:元昊乃改元,製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宣布對方罪狀,聲討對方罪過。指大鬧意見,討伐責問,大張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