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放任自流(1 / 1)

教訓案例

風箏的線斷了

燕子是高一女生,正在同大學一年級的男生交朋友,男同學充當起“保護神”,經常護送燕子上學、放學,還經常在一起看電影、逛大街。班主任發現後,就通知女孩子家長,說孩子“談戀愛”了。父母認為孩子交朋友沒有什麼,不要大驚小怪的,因此既不提醒女兒,也不規範要求。

結果,男青年在外邊租了“鍾點房”,利用中午或自習課的時間,和女兒同居了。

爸爸媽媽發現了“蛛絲馬跡”,跑到大學去“告狀”,男青年迫於學校壓力,承認了與女中學生同居的行為,受到了校方的處分。

由於內外的壓力,他倆也無心學習了,女孩子認為:一切都因為爸爸媽媽的告狀而引起。一氣之下,他們雙雙出走了。家長無奈地感歎到:“風箏的線斷了……”

專家解析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如同放風箏,沒有繩子或繩子太短,風箏沒有活動的自由,是放不起來的。繩子必須有一定的長度,讓風箏在一定的限度內可以自由飄動,才會放得有聲有色。然而,放風箏的人決不可以大撒手,一旦撒手,失去控製,風箏就會隨風飄去,最後搖搖欲墜,岌岌可危,必將跌落下來。對待“早戀”的子女,要用真誠的愛去對待,要幫助區分友情與愛情,引導孩子把握分寸。然而,這個愛決不是溺愛和寵愛,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會過早陷入感情的旋渦之中,對思想、精力、身心產生危害,同樣也會毀掉美好的前程。

家長要教授孩子男女交往的秘籍:

不必過分拘謹。注意消除異性人際交往的不自然感,不應有任何矯揉造作和忸怩作態,那樣反而會使人生厭,而要自然、落落大方。

不應過分隨便。諸如嘻笑打鬧、你推我拉這類行為應力求避免。畢竟男女有別,有些話題和玩笑不宜在異性麵前亂開。

不宜過分冷淡。理智從事,善於把握自己的感情是必要的,但不應過分冷淡,否則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也會使人覺得高傲無禮,孤芳自賞,不可接近。

不該過分親昵。要注意自尊自愛,言談舉止要做到文雅、莊重,切不可勾肩搭背,搔首弄姿,過分親昵而顯得輕佻,引起對方反感,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不可過分賣弄。賣弄自己見多識廣而講個不停,在爭辯中得理不讓人,無理也要辯三分,都會使人反感。也不要過分嚴肅,使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不能違反習俗。要適合當前的社會心理,交往時注意入鄉隨俗。

教育誤區

1.認為男女交往是“禁區”。把異性交往神秘化,有時反而越發激起青少年的不舒服、不自然的拘謹感以及“我偏要”的探究和嚐試意識。

2.認為男女生接觸多就是“早戀”。孤立、打擊當事人,使其常常處於自責、羞愧、恥辱、衝突和掙紮之中,不得安寧和平靜地學習與生活。

3.認為早戀是“小事一樁”。家長認為“孩子有本事,不愁將來找不到對象”。甚至暗喜在心,“孩子有能力帶個對象回家”。導致孩子不分對象和場合言語齷齪,舉止隨意,在異性麵前,輕佻放縱。

成長故事

不要“近視眼”!

小李是高二的學生。有一天,他很坦率地跟爸爸說:“本人看上一個女生,又聰明又漂亮又賢惠,我將來能跟她結婚嗎?”爸爸說:“好啊,你能看上人家,人家能看上你嗎?”“她也看上我了,說我很有魅力。”

爸爸說:“好啊,你能被一個女生看上,說明你不簡單了。如果你將來想在縣城裏發展,你可以和她繼續;如果你將來想去市裏發展,你應當到市裏去解決;如果你將來想去省裏發展,你應該去省裏解決;如果你將來想去北京發展,你應當進京去解決;如果你將來想去國際上發展,你應該出國解決這個問題。”兒子一聽:“那我就不著急了,等等再說吧!”

爸爸給了孩子一個眼光,就是“不要“近視眼”,看得遠一點,你的終身伴侶會陪伴你成長,往前走的;如果很短視,將來會後悔的”!

相關鏈接《淮南子·修務訓》:夫地勢水東流,人必事焉,然後水潦得穀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後稷之智不用。

放任:放縱。自流:比喻自由發展。聽憑自然的發展,不加任何約束,聽之任之,任其所為,放縱不羈;而非因勢利導,防微杜漸,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