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諱疾忌醫(1 / 1)

教訓案例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小張是三代單傳的兒子,是全家關注的中心。多年來逐漸養成全家人都要服從孩子意誌的“家規”,孩子的願望不受限製,行為不受約束,想要得到的東西,他都能得到,凡是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在這個家裏就行不通。因為有爺爺奶奶的庇護,父母的任何要求都是可以對抗,也可以改變的,父母的權威是不存在的。當孩子不服從家長的教育時,好心的家長就以新的許願換取孩子暫時的“聽話”。老師的教育和勸阻在此時此刻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孩子早期反抗的勝利和父母管教孩子的失敗,預示著後來的教育更加困難。小張曾經三次輟學,十多次逃學,最近他索性不上學了,在家裏和一個逃學的小女孩成天混在一起,十幾個小時上網,每天隻睡一兩個小時。現在,因為濫用藥物產生依賴,甚至酗酒、吸食K粉,瘦得連路都走不動了……

專家解析

父母忙於自身的工作和應酬,無暇顧及子女而放任自流。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任性、孤僻、冷漠,他們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缺少情感溝通,迷惘和疑惑得不到指點,內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問題積重難返,進而形成抑鬱、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責任感等心理障礙,甚至在外麵尋找精神寄托、情感伴侶,消除煩惱,放縱自己。

嚴格要求孩子尊重老師和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確定要求明確的行為規範。當孩子肆意向不可動搖的行為規範挑戰,突破可以容許的行為界限的時候,成人必須嚴厲管教,不要怕與孩子發生矛盾和對立,這是有效教育不可缺少的。在孩子受到懲罰並表示悔改之後,要在各方麵給予應有的關懷,使他感受到溫暖,產生完善自我的強烈願望。

教育誤區

1.是非不分。過度關心,投其所好,一概滿足,孩子任性、驕縱、霸道。

2.縱容袒護。對孩子的缺點加以掩飾遮蓋,孩子煩躁不寧、膽大妄為。

3.操之過急。劈頭蓋臉,傾盆大雨,“火來一頓猛批狠訓,火去三月不聞不問”,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形成偏執的性格。

相關鏈接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病情,害怕就醫。比喻害怕聽批評意見,固執錯誤,文過飾非;而非知過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