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案例
不做魯侯
《莊子·至樂》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一隻海鳥被魯侯抓住,養在宮裏。每天給它喝美酒,奏《九韶》給它聽,準備牛羊肉給它吃。鳥卻很悲傷,不吃不喝,三天就死了。我在引導學生閱讀時,用寓言這麵鏡子照照自己,似乎類似這樣可笑的事情時有發生:
我曾經讓每個學生課間停止嬉笑玩耍,靜靜地走著,讓每個學生上課都筆直地端坐著;我曾經讓學生毀壞自己心愛的玩具,以犧牲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為代價,換來班級的表麵寧靜,換來成人的讚揚首肯;我曾經想用班級高高的平均分炫耀自己的教學能力,於是考前就擠占學生的自習時間,他們不願意,我就堂而皇之地說:“難道不想考出好成績嗎?真不懂事啊!”或許還有很多“曾經”……我不敢再想下去了,我和魯侯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魯侯愛護珍貴的海鳥,我也很愛我的學生;魯侯不了解海鳥的習性,我不了解孩子的天性,執拗地按自己的意誌去安排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海鳥失去了生命,我又讓學生失去了什麼呢?深思之餘,有許多的震撼,該是反省自己教育行為的時候了!不做魯侯,以學生為本,把學習還給學生,或許我們的校園會有更多歡樂的笑聲。
專家解析
孩子的需要是多層次的。學習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務,但不是青少年生活的全部。我們對待青少年的態度應當認真負責,認真就是嚴肅對待,不苟且,不馬虎,實事求是,不能抹殺孩子的年齡特點,忽視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要教育孩子認真對待人生,絕不遊戲人生,一步一個腳印,過好人生的每一天。認真是一種處世態度,真心實意待人,認認真真做事,腳踏實地,一絲不苟。成人對孩子的態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在熱愛孩子的基礎上平等、公正地對待他們,尊重每個兒童的自尊心,鼓勵他們好好學習,使教育獲得成功。
我們可以采取公開討論法、允許失敗法、及時鼓勵法、成功日記法、激發興趣法等方法,在孩子興趣定向發展的基礎上形成樂趣,當樂趣與奮鬥目標相結合的時候,樂趣發展成為誌趣。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才能使美好的願望變成事實。
教育誤區
1.霸道強權。自高自大,罵罵咧咧,“我說你聽”,孩子一開口就說“小孩子懂什麼”“靠一邊去”“狡辯”“胡說八道”“胡言亂語”。
2.咄咄逼人。自己握有主宰大權、經濟大權,缺少實實在在“對症下藥”,而是喋喋不休、氣急敗壞、窮追不舍地批評。
3.意氣用事。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是“救世主”,孩子有不同意見是“大逆不道”,孩子犯錯誤是“喪門星”,要“老帳、新帳一起算”。
成長故事
融合的父子求知熱情
有個孩子叫施展,他13歲時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是什麼原因使得施展出類拔萃呢?是父親酷愛學習的影響。施展的父母都是偏僻山村鄉辦鞋帶廠的工人,僅僅是初中文化。父親說:“貧窮不是一種罪過,而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他每晚燈下攻讀數學,弄懂定理、記住公式,一題一題做練習。
精神財富有助於提升孩子的人格力量和精神世界。父親對孩子說:“梯子的橫木不是做停留用的,它隻不過是為了托住人們的一隻腳,好讓另一隻踏上更高一級,努力吧,孩子!美好的未來一定屬於你!”父親的言傳身教,成為施展學習的楷模。施展小學時自學初中數學,越學越深,解不了的難題,父子一同走52裏路,翻山越嶺問師求教。長輩的好學精神鼓舞和帶動了孩子,父子的求知熱情融合一起,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相關鏈接清·曾國藩《求闕齋語》:今日我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淩我。
盛氣:驕傲的氣焰;淩:欺淩、侵犯。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傲慢自大、氣勢逼人、目中無人、目空一切;而非平易近人、虛懷若穀、謙虛謹慎、和藹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