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三心二意(1 / 1)

教訓案例

一對雙胞胎

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倆從小就聰明伶俐,招人喜愛,一起在一所學校就讀。

入學一周後,爸爸媽媽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發現同樣的作業,大兒子通常半個小時就能完成,正確率很高;而小兒子往往需要1~2個小時才能完成,正確率很低。爸爸媽媽很納悶:小兒子也挺聰明,怎麼跟哥哥的差別這麼大呢?於是詢問小兒子是不是聽不懂老師講的知識,小兒子自信地回答:“聽得懂。”經過考察,小兒子確實是懂了。

於是,父母開始關注做作業的整個過程。他們發現大兒子做作業非常專心,很少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一坐下寫作業,就要把作業做完後才休息;而小兒子每次做作業的時候,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撒尿,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跟媽媽說話,還時不時地到冰箱裏拿吃的東西……

原因終於找到了!兒子的學習成效,取決於他們是否具有專心學習的習慣!而媽媽從小對小兒子就偏愛和縱容,在他做作業的時候,一會兒讓他吃水果,一會兒讓他喝牛奶,對他一邊寫作業、一邊玩其他東西的不專心習慣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孩子養成做事心不在焉的不良習慣。

專家解析

我們要求兒童做事集中注意力,專心致誌,表現在上課集中精神,認真聽講,不東張西望;認真完成作業,不一心二用,集中注意力,專注而不分心。專心來自於對重要性的認識,也來自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專心與周圍的環境有關係,工作和學習的時候,環境吵雜喧鬧,就會使人分心。專心與人的心情也關係密切,人在煩躁的時候,也很難專心從事學習和工作。專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專心就能事半功倍;不專心,就會事倍功半。

要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能夠自覺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動,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決定,又善於抑製那些不符合既定目標的動機和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使自己在學習中努力克服恐懼、猶豫、懶惰、隨意等不良習慣;另一方麵善於抑製衝動、放鬆甚至放縱的態度和不加約束、不計後果的做法。

教育誤區

1.神不守舍。“孩子小,壞習慣很正常;長大了,自然就專心了”。

2.各執己見。缺乏耐心,各不相讓,壞習慣隻靠一時的訓斥得不到矯正。

3.疲勞過度。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學習難以專心,注意力飄浮不定。

4.喧鬧不寧。家裏麻將聲、電視聲、喧嘩聲、吵架聲不絕於耳,影響孩子。

成長故事

直視目標

一對父子走在雪地裏,父親看到遠處有棵大樹,就對兒子說:“我們來比賽跑到那棵樹,不是比誰先到,而是看誰在雪地裏走出的線最直。”

兒子很小心地走著,不斷注意自己的雙腳,把一隻腳慢慢放到另一隻腳前麵。好不容易走到大樹旁,看見父親已經先到了,他並不覺得意外;但父親走出的路線比他要更直,卻令他很吃驚。

父親說:“要走成一條直線,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看著腳,而是要超越自己的腳,把眼睛注視著前方的目標。隻要眼睛始終不離開大樹,就能不假思索地走成一條直線。”

孩子明白了:看得遠,才能行得正,如果一味隻顧及眼下,就很難把握前進的方向,做出合理的決策。

相關鏈接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是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一指“一雙腳踏兩隻船”,不安心,不專一,同時做幾件不同的事情,一門心思做好幾件事情。二指猶豫不決或意誌不堅定,見異思遷,朝三暮四;而非一心一意、專心致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