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案例
網絡戀愛“肥皂劇”
女兒小可中考取得了好成績,爸爸媽媽獎勵她一台電腦。一個暑假,孩子學會了上網,發生在網上的情感使她情緒起伏,成為一種精神寄托。因為網絡避免了麵對麵交流時的尷尬,更容易抒發內心的感受,甚至是秘不示人的心事。小可感到前所未有的神秘:與素未謀麵的陌生人“談”戀愛,可以不負責任,隨時退步抽身,不想“玩”了,不必解釋什麼,這就是“戀愛肥皂劇”的魅力所在。
爸爸媽媽經常問孩子:“你關在屋子裏幹什麼?”孩子回答說:“我在學習。”
爸爸媽媽信以為真。其實,小可用大量的時間、精力沉湎於網絡,從相識、相愛到相戀甚至模擬婚姻,滿足了幻想欲和遊戲品性。她將自己形容成“最佳情人”,體驗神秘的婚姻生活,想從其中忘卻煩惱,體會“心跳的感覺”,找到“幸福”。
今年春節,她跑到網上男友所在的城市,一打聽,男朋友是個保安,家在農村,而且有了新的女朋友,她的心理徹底崩潰了……春節過後,男朋友從外地過來找她,她拒絕和男友繼續來往,經過劇烈的爭吵,男友取出匕首,在小可的身上亂刺,小可因為失血過多搶救無效而死亡。
等待男友的是法律的審判……
專家解析
家長的疏忽,孩子網絡交友不慎,引發了學習危機、情感危機和家庭危機,讓人始料不及,已經成為網絡時代最新的困擾。我們要教育孩子對事業、前途、生活目標等人生大事不懈地追求,克服各種困難和挫折,在失敗中積累成功的要素,直到達成目標。
對孩子的理想教育如同杠杆,它是“支點”,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是一個人生命的動力。有了理想,就等於有了靈魂。生活的理想是為了更理想地生活。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充滿著辛酸,密布著荊棘,偉大的理想隻有經過艱辛的勞動,才能實現。
其中,家長一如既往的關注和循循善誘的導引是不可缺少的。
教育誤區
1.麻痹大意。以為“孩子小,不懂事”,狡辯詭辯,耽誤孩子問題的解決。
2.縱容包庇。以“沒壞心”“無惡意”“不知情”為由,放縱孩子犯錯。
3.浮躁不安。隻堵不疏,急於求成,缺乏耐心引導、精心梳理和長期幫扶。
4.期望過高。一味加大作業量,限定要考前幾名,孩子不堪重負,視作業考試為畏途,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成長故事
賭氣的女兒和不賭氣的媽媽
14歲的珍珍,一進門就是一副哭喪的臉,她賭氣地對母親說:“我不上學了,我再也不上學了。”
母親:“什麼事惹得你這麼生氣?”
珍珍:“那些男孩子太無聊了!”
母親:“有些男孩子是挺無聊的。”
珍珍:“今天上完第二節課,一些男同學在圍著小王看他折紙,他折了一支鴨子後,竟在上麵寫上我的名字,使得那些人都看著我笑,我走過去一看,真把我氣昏了,我搶過來就撕了,我知道他們是在笑我走路姿勢不好看。”
母親:“有些人就是喜歡取笑別人。”
珍珍:“這個小王,我再也不理他了,真是氣死我了……”
喝過牛奶後,珍珍平靜了很多,接著又說:“明天,不管是誰,再拿我開玩笑,我可就不客氣了。”
母親:“就是呀!”
珍珍:“要麼根本不理他們,他們太幼稚可笑了!”
母親:“這也是個辦法。”
第二天,珍珍還是上學去了。
珍珍的母親事後說,以前,她會責備女兒不上學的念頭,會說這是同學開玩笑,要對朋友寬厚,不要為小事生氣等等。但是,這在當時隻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相關鏈接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俗話說“長一隻耳朵的人”,片麵地聽了一方麵的話就信以為真。指處理事情不公正,偏信偏聽,容易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