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矯揉造作(1 / 1)

教訓案例

豪華的生日宴

一個10歲孩子的生日宴,招來了200多位“嘉賓”,其中有幾十個她的同學及家長。生日中抽獎的獎品一等獎是三個,是三輛轎車,二、三等獎是筆記本電腦等。小主人將幾十萬生日的賀禮捐獻給四川災區的兒童,在這之前,她也曾捐款在四川建立了一所幼兒園。市民在讚許這個據說已經患上“白血病”的富家孩子很“大方”的同時,也在追問:這樣奢華的生日宴,對她的同學及家長,對四川的小朋友,對世人是什麼影響?

利大還是弊大?

專家解析

我們不評論這個已經生病的孩子,我們希望家長的行為要有正向的教育意義,努力避免負作用或強化不良的心理暗示,諸如“你怎麼就沒有這個孩子幸福?沒有一個富有的家庭?”“別努力了!再奮鬥也不如有個好爸爸!”“他們為什麼跟我們不一樣!”

等刺激性語言,適得其反,會使很多孩子感到失落和無助。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現在社會上的擺闊、誇富、拜金、顯擺、張揚、揮霍現象比比皆是。人們富起來以後,找不到心靈層麵安靜的生活,找不到文化的內涵。要讓孩子明確生活目的,活著是為了什麼?自己的一生應當向什麼樣的人學習?要製訂一個個小的奮鬥目標,積累成人生的大目標。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我們不需要功利浮華,不要有那麼多“銅臭”,因為“奢侈是萬惡之源”,而節儉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淡定堅守是一種大氣,就是深邃、靈動、銳利和睿智。千萬不要急於成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應該成為一個原則。要建立健康、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賦予孩子愛心就要真愛,而不是溺愛和嬌寵。

我們要孩子“大方”,有多重意思:一是對於財物不計較,不吝嗇;二是指衣著適合自己的身份;三是指識見廣博或有專長的人。這裏說的“大方”,指的是心胸坦蕩,自然得體,表裏如一,態度溫和,正直大度,光明磊落,真誠無私,坦誠待人;而不扭捏作態,不矯揉造作,不勾心鬥角,不徇私舞弊,不斤斤計較。

我們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有幾個基本條件:同感、尊重、真誠、接納、冷靜。

同感是指設身處地去體會對方的內心感受,達到同等境況的心領神會。

尊重則是要及時適當地給予肯定、讚賞、理解、寬容和“引而不發”。

真誠是在溝通關係中“做真實的自我”,不刻意取悅對方,不因自我防禦而掩蓋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不粉飾和回避自己的失誤。

接納是無條件地接納對方,給予關懷。以積極肯定態度,相信積極因素和成長的潛力;注意對方言語和行為中的積極方麵。

冷靜就是遇事不激動、不衝動、不急躁,不感情用事。用理智控製情感,理性對待問題,不得意忘形,遇到令人沮喪的事能不糾纏、不失控,不放縱感情,客觀地分析,準確地判斷,正確地處理。

教育誤區

1.過度滿足。“再窮不能窮孩子”,認為節儉是“小家子氣”,助長孩子在生活上的攀比心理。

2.製造噱頭。炒作“在台麵上拿得出手”的新聞、賣點、端倪,借此“忽悠”,損害了教育本身,丟失了人性和正義,更傷害了下一代。

成長故事

爸爸送給我“人生”這份禮物

高中以前,我是個很輸不起的人,一遇到挫折,就想放棄。

16歲生日那天爸爸送給我的禮物是一幅字。我打開一看,是“人生”二字,我直抱怨爸爸“小氣”。我問爸爸:“寫完了沒有?既不是名言警句,又不是名人書法。”爸爸說:“我寫完了,剩下的要你自己寫。你今年16歲,高中生當然由自己寫了。”爸爸問我:“你是否知道這兩個字的不同?”我說“一個字是楷體,一個字是草體。”

爸爸指著“人”說:“楷體的“人”好寫不好做,我希望你一定做堂堂正正的人。”爸爸又指著“生”說:“草體的“生”字,是一筆寫出來的,中間有許多彎要轉,就像人一樣,會遇到很多坎坷。我要你記住,挫折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爸爸對於“人生”二字的詮釋,給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我總是以此鞭策自己。

相關鏈接矯揉造作。矯:使彎曲的變直;揉:使直的變彎曲。指故意做作,裝模作樣,裝腔作勢,虛假而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