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案例
“男女混合雙打”
甜甜是個小學生,一次考試沒考好,老師讓他把卷子拿回去讓家長簽字。
第二天,老師問他:“父母有什麼反響?”
這個男孩說:“昨天晚上,我遭到一頓“男女混合雙打”,反正該出手的都出手了!家裏天天處於“一級戰備”狀態,戰爭一觸即發……有時辱罵,有時責打,摔盤砸碗的時候也有。
嚴重的時候就擰我的耳朵。比起我們班上同學被打掉牙齒、掰斷手指、長時間跪搓板的,總好多了……”
專家解析
童年時受到的粗暴待遇,會把心靈弄得粗暴不堪。這些走入誤區的家長的舉動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身心。麵對“學曆至上”的社會,父母過高的期待、過大的壓力,使許多家庭“窮”得隻剩下“分”了——感情貧乏,親子之間的話題隻有考試成績,家裏失去了歡樂,也失去了應有的親情。全家人圍著“分數”轉,孩子考試分數高,全家便喜洋洋;孩子考試分數低,全家人的心情就會十分低落,家庭關係也變得十分緊張。
緣於家庭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後代的心理健康。父親慣施家庭暴力,兒子不僅有家庭暴力的傾向,還喜歡在家庭以外訴諸暴力;父母親冷酷,孩子也大多缺乏熱情和愛心;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會具有心理缺陷。因此,對孩子要一視同仁,做決定和行動的同時,顧及到對孩子產生的影響,要設身處地替孩子著想,給他一個平等的機會,尊重、理解、體貼和善待孩子。
父母對孩子保持公正的狀態,就是既不強迫,也不遷就。公正是一種能力,善於理解,“講道理”。公正是一種原則感和分寸感,知道什麼時候說“不”,知道應該有什麼態度,堅持什麼立場,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含義。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要理性地反思自己,學會換位思考,看淡名、權、利,客觀地對待“不公平”現象,因為公正是一種正義。
教育誤區
1.唯利是圖。以“這樣做對你有什麼好處”勸誡孩子而滋長功利思想。
2.偏袒一方。有意無意在行事時將“感情”和“關係”擺在首位。
3.冷漠麻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與我無關,何必參與”。
成長故事
珍惜人生“第一次”
女兒的中學布置了“三八”婦女節每人要給母親寫一封信的作業。15年來,這是女兒第一次給媽媽寫信,就50個字,顯得漫不經心、例行公事的樣子。
媽媽沒有責怪孩子,她寫了這樣的回信:“孩子:在媽媽的記憶中珍藏著許多你生命的“第一次”:
3歲那年,媽媽給在前線的爸爸寄信,你拿起筆,在信紙上畫了個點著幾顆芝麻的燒餅,讓你爸爸“望餅充饑”,以解思親之情。這是你的第一封信。
上幼兒園中班時,有一天,你問我:“媽媽冬天是春天的小時候嗎?”我聽了一喜,這是我心中你的第一首詩。
你遇到了困難,不知道怎樣解決,我就會告訴你:“來,我們一起在書本裏找找答案吧!”就這樣,慢慢地,你便有了強烈的讀書願望。我常常與你共讀一本書,並經常用交流的方式引導你積極地思考。我常常問:“現在書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跟你預想的有什麼不一樣?”“後麵將會發生什麼?”當讀完一本書以後,我經常問:“能不能說說這本書的大概內容?”“你喜歡它中間的哪個人物?為什麼?”特別是當家裏來了小朋友,我就鼓勵你:“剛剛看過的那本書特別有意思,講給小朋友聽聽吧!”你繪聲繪色地給別的小朋友講完故事後,越發自信,更喜歡閱讀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特有成就感的情景……
女兒,漫漫人生路,我們將麵臨許多“第一次”,請你珍惜吧!”
相關鏈接《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負:背;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不是釜底抽薪,而是火上添油,反使災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