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急於求成(1 / 1)

教訓案例

一位媽媽激動的話

我的兒子不爭氣,上一年級,才考了80多分,我氣急了,把他痛打一頓。我氣急敗壞地朝他吼叫著:“你記住沒有,你要成為“人上人”!”兒子哭著、喊著:“媽,你別打了,我一定成為“人上人”!”說到這裏,這位母親泣不成聲。

已經上四年級的兒子坐在媽媽身旁,大滴大滴的淚水流了下來。

“媽媽打你時,你是怎麼想的?”記者問男孩。

“我恨她,可我也理解她,她讓我成為“人上人”也是為我好。”孩子委屈地回答。“你現在能告訴我,什麼叫“人上人”嗎?”記者又問。

“不知道!”孩子搖搖頭。孩子的回答,讓全場的人啼笑皆非。四年前,兒子挨了一頓毒打,至今還不明白媽媽的期望到底是什麼?

專家解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誡過父母們:“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上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下人,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人外人,要讓孩子成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實際上,“平常人”就是心地平和、能與人和諧相處的心理健康的人。造就趨於完美的孩子,並不依賴“恨鐵不成鋼”的野蠻,也不憑借“機械僵化”的模式,需要的是交往式的和諧互動與創新、啟發式的探究與發現。

教育,是愛的事業,是等待的事業,是慢的藝術,是熏染的過程。猶如果農把對果樹的愛浸透於等待之中,等待枝頭碩果累累,從春天等待到秋天;猶如母親等待孩子勇敢地跨出驕傲的一步,從出生等待到長大成人……教育更是慢的藝術,需要舒緩的節奏,藝術的技巧,足夠的耐心與愛護。教育不是一氣嗬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穩步前進、健步提升,大人的“和風細雨”“傾心魅力”能使孩子們臻於完美、趨於高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有耐心。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厭煩,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有意義的重複當中去。耐心是成功的重要條件,沒有耐心終將一事無成。所有不利於成功的負麵品質都是缺乏耐心的體現,或者是缺乏耐心的結果。

懶惰,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視,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去展望未來;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地調查研究;膚淺,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為缺乏耐心而拒絕觀察外麵的世界;所有的成見與偏見,都是因為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認真分辨,而寧願用簡單的方法替代思考。耐心屬於意誌品質,不是天生的,應該在後天的生活中努力培養。缺乏耐心會出現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沒有耐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教育誤區

1.濫施懲罰。孩子考試稍差,家長便冷眼相對;如果排名靠後,便會急火攻心,暴跳如雷,捶胸頓足,惱羞成怒、大打出手,給孩子造成巨大的思想壓力。

2.急功近利。片麵強調個人奮鬥,生吞活剝,讓孩子學而不化,力所不及,忽視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忽視社會實踐活動,孩子特立獨行。

成長故事

和孩子一起渡過難關

女兒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興趣班報名,她想報排球班,我和她爸爸都支持她。但是,我們心裏清楚,女兒不一定吃得了那個苦。

果然,兩個星期後,女兒苦著臉對我說:“媽媽,打排球真沒勁。老師整天讓我們跑步,學兔子跳,太累了!”

我笑著說:“老師那是在訓練你們的耐力和彈跳力,這是打好排球必備的基本功。我相信你是最棒的!別人能行,你也一定能行!”

在鼓勵女兒加把勁的同時,我特地買回了排球,讓她和同學們一起玩。此外,我和她爸爸經常一起去看她訓練和比賽,經常和她談排球。

漸漸地,女兒的排球技術不斷提高,從一名二傳手到一名主攻手,現在是學校的排球隊隊長。

相關鏈接明·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急,急切;急於求成。迫不及待、急於事成、急功近利,急著要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