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將錯就錯(1 / 1)

教訓案例

有“貓膩”的“國家大獎”

“爸爸媽媽,我的作文獲得國家大獎了!”

就讀於一所小學的雯雯,一回家就直嚷嚷,飛快地從書包裏拿出獲獎通知書,向父母“獻寶”。

可是看過這份由“中國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賽評委會”寄來的獲獎通知後,雯雯的父母滿腦子問號:孩子的這篇作文隻是在本地報紙上的《成長周刊》上發表過,從沒有參加過任何比賽,怎麼就這麼容易獲得了“全國大獎”呢?

更讓他們感到疑慮的是,通知書還寫著“你的作品將編入《中國青少年優秀作品選》”,但是要想讓別人讀你的書,得出錢購買,起步價是288元(共10冊),而且訂費要在15天內寄去。雯雯的爸爸立即跟其他家長聯係,他們中也有好幾個孩子收到了同樣的通知,有家長認為“獲獎雖然不是真的,卻能夠起到激勵作用,可以提高孩子作文甚至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暫時“假戲真做”,提高孩子的學習熱情。有的家長說:“288元也不是什麼大錢,如果能換來一本有小孩作品在內的書,跟孩子別的證書擺在一起,上中學擇校時更添“砝碼”呢!”

專家解析

問題複雜在事情落在了孩子頭上。心地純真、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孩子,怎麼可能想到,這所謂的“國家大獎”根本就不存在,這“獲獎作品集”就是能有,其實也是自個兒出錢印的。而讓事情更複雜的是孩子家長。一些家長非但不打算將真相告訴孩子,更有打算將錯就錯。學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要上好學校,就要鼓勵孩子多準備材料,鼓勵孩子拿到的獲獎證書越多越好。這是真正讓人無語的真相。

其實蒙住孩子的眼睛並不能將世上的“假、惡、醜”都抹去,與其“掩耳盜鈴”,把孩子禁錮在小小的“純善”裏,不如讓孩子早點知道社會並不純潔,表麵的鮮花榮耀下,也可能隱藏著醜陋的騙局。這樣做,孩子雖然可能一時積極性受到挫折,但卻在日後的生活中更加謹慎。

生活中有成功,就有失敗;有順利,就有挫折;有快樂,也有痛苦。從出生開始,都不會一帆風順,遭受挫折是難免的。當重要的動機受挫時,感受到的挫折就較大,對個體的打擊也較大。要教育孩子一是做好麵對挫折的心理準備,既不要盲目樂觀,估計過高,也不要失去自信,杞人憂天。尋著光明走,不忘路上的崎嶇。二要提高抗挫折能力。營造環境有意識地鍛煉自己,使自己經得起各種風浪。三是增強自我調適能力。把情感和精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把消極的情緒導向積極的方麵,以保持情緒的穩定和心理的平衡。

孩子在逆境中易產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消極退避。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應教育孩子勇敢麵對挫折,向困難發起挑戰,這樣自信心就會增強,抗挫折能力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孩子失意時要多鼓勵,用溫情去溫暖孩子,對孩子進行引導,避免挫折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教育誤區

1.意氣用事。孩子失敗時就心煩氣躁,批評諷刺,在這種不良的外界刺激下,容易使孩子害怕失敗,對困難產生恐懼,不想嚐試有難度的事情。

2.以錯糾錯。無端施壓,不當強求,過分嬌慣,簡單粗暴,無動於衷,恣意妄為,都會鑄就孩子的畸形性格。

成長故事

帶女兒道歉

女兒剛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來部隊機關找我,因為她不懂得出入營門的規定,和哨兵吵起來了。回家後,女兒滿臉的不高興,向我們狠狠告了一狀,目的是想讓我這個當領導的去批評那位不讓她進大門的戰士,出一口“惡氣”。我們感到雖然這是一次小小的摩擦,沒有造成多大影響,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苗頭,說明孩子的頭腦中滋生了“優越感”。於是,我和愛人一起非常嚴肅地對孩子進行了教育,然後,我愛人帶著女兒當麵向值勤戰士道歉,這件事對孩子的教育很大。

我們感到這樣做一是為孩子做出嚴於律己的榜樣;二是讓孩子養成嚴格要求自己的作風,消除“特權思想”;三是真正落實我們作為家長的教育責任,不要借口“工作繁忙”“無暇照顧”,振振有辭,淡然處之;而是虛心接受批評,誠懇檢討,吸取教訓,認真做人。

相關鏈接宋·釋悟明《聯燈會要·道楷禪師》:祖師已是錯傳,山僧已是錯說,今日不免將錯就錯,曲為今時。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指事情已經做錯就順水推舟,錯誤地做下去,而不是有錯必糾,過而能改,將功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