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逆來順受(1 / 1)

教訓案例

來自“工讀學校”的報告

某工讀學校的一個男生,其父是大學教授,其母是工人。夫妻多年不和而分居。

他們的兒子多年在家沒人管教。今天孩子找到媽媽要錢,媽媽說:“我沒錢,找你爸要去!”明天孩子找到爸爸問功課,爸爸說:“我沒功夫,問你媽去。”長此下去,孩子在家中得不到的,就到校外的哥兒們那兒去尋歡作樂,到處遊蕩。最後終於下滑失足,被送進了工讀學校。那孩子痛心地說,“我的失足,是父母失職造成的!”

專家解析

50%以上的工讀學生存在惡劣的親子關係,很容易催化不良心理與行為。這是多麼發人深思的事實!一個不健全家庭的特征是家庭矛盾層出不窮,整天爭吵,鬧得雞犬不寧;孩子的教育無人過問,或互相推諉,或在隔輩人的溺愛下成長。這樣的孩子,從小在緊張環境中生活,小小的心靈承受不了成人的粗暴,便產生了恐懼心理,怕爸爸媽媽吵架,怕見到大人們哭天抹淚。在家中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家庭溫暖與愛護,沒有一個讓孩子心平氣和的良好的學習環境,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思想與學習的細致關心與指導。

一般情況下,這種家庭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差的,一旦孩子受到社會上的壞人引誘或影響,或某些父母行為的不檢點,那麼孩子的行為就會一落千丈。

孩子經受困苦或艱難,把痛苦的感情或內心的感受控製住不讓其表現出來,是忍耐。在流言蜚語麵前,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尤其是在身處逆境的時候,控製自己內心的感受,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家長要修身養性。不要為區區小事而感情衝動產生不良行為。提高忍耐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要教育孩子穩定情緒。用合理發泄、注意力轉移、遷移環境等方法,把將要引發衝動的情緒宣泄和釋放出來,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衝動。要培養自信心。遇事開動腦筋,排除外界幹擾或暗示,學會自主決斷。要徹底擺脫依賴別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心、獨立性和意誌力。

教育誤區

1.愛的剝奪。夫妻離異、分居、權力的競爭使孩子得不到父愛或母愛。

2.要求不一。或是過分約束,或是放任不管,甚至父母的要求自相矛盾。

3.體罰暴力。經常給孩子身體或心理上帶來不可磨滅的創傷。

4.過分苛求。從生活習慣到學習成績提出不現實的過高或過分要求。

5.不良誘惑。包括從心理、情感到行為對子女的誘惑而染上不良的行為習慣。

6.角色混亂。堅持要求子女擔負與其年齡、性別和能力不相稱的角色和責任。

7.父母操縱。強迫子女站在父親或母親一邊或企圖控製其情感、喜好和行為。

8.嫉妒與對抗。父母意見衝突,或分居或離異而對子女的爭奪激烈。

成長故事

媽媽的信

親愛的女兒:

今天,你接受了學校布置的“國慶特別作業”,肚子上綁著米袋,裝扮成一個孕婦的模樣,體驗做媽媽的“滋味”。望著你那滑稽的樣子,不禁想起了12年前的我自己。當那一天從醫院裏出來,得知自己即將成為媽媽時,我心裏十分高興,趕緊回家把這喜訊告訴了你爸爸。我們那晚興奮地聊到很晚,憧憬著孩子的未來……隨著你一天天長大,第一次的胎動、第一次的檢查等個個環節,都讓我們十分緊張而興奮。為了讓你長得好,媽媽把平時不願吃的有營養的東西拚命往肚子裏灌,爸爸也十分體貼媽媽,十分殷勤地往我碗裏夾菜,嘴裏不停地說“多吃點”,我們談論最多的也是肚子裏的你,在懷孕十個月中,我們的喜樂、希望編織著每一天。陣痛的開始,到你出生的那一刻,媽媽最大的心願已經不是關心你的性別,而隻想著能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就是老天賜予最好的禮物了……

老天果然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健康而可愛的女兒。我們非常感謝。在媽媽心中,你是媽媽的最愛、是媽媽的一切,也是媽媽的希望。

今天,正好是“十一“國慶,也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作為全中國人的母親,她把博愛獻給了我們所有中國人。作為她的兒女,我們一定要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美麗,這是我們中國人報答母親最好的禮物了。

媽媽相關鏈接宋·無名氏《張協狀元》: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逆:逆境,不順利;順:順從;受:忍受。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理的待遇采取委曲求全、順從和忍受的態度,而非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