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嫉賢妒能(1 / 1)

教訓案例

一個“落榜生”的自述

老實說,我的學習成績隻能算中等,報考名校就吃力了。可是,我的家人對這件事非常看重,總是會說我多麼聰明,多麼能幹,他們多為我驕傲,我不想父母因為這個問題在別人麵前抬不起頭來。雖然我心裏很清楚,對於我來說,報考名校是自討苦吃,失敗的可能性極大,可又擔心一旦被別人比下去,周圍的冷嘲熱諷會讓我和爸爸媽媽無法忍受。這樣的比較讓我覺得很累,簡直就是自我煎熬。

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看到別人得意,我總忍不住拿自己和他們比較。如果我聽到有人說今天又做了多少套題,記了多少知識點,自己便會莫名地恐慌,甚至有點兒恨對方,心中暗暗詛咒對方考不好。雖然也知道這樣的想法很不對,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

更可怕的是,有一次,我竟然故意把考前輔導的時間說錯,害得幾個被我視作競爭對手的同學沒能按時參加。雖然當時暗自高興,覺得自己“賺”了,但後來又挺後悔。難道我真是一個壞人,忍受不了別人比自己強嗎?

今天,我得知自己高考落榜了,回想往事,感到愧疚,我在今後的求學路上一定不能嫉賢妒能,再走彎路了……

專家解析

攀比甚至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在個體之間差異性小、外界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具有明顯的對抗性,從而引發消極情緒,導致極端行為,嚴重的可能會危害到他人的利益,也使自己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譴責。

嫉妒心理可以說是人性的弱點之一,除了受道德約束外,個體可以通過臨時回避的方式,幫助自己暫時從攀比的環境中逃離,從而減少因情緒激動造成的非理性行為,用閱讀、上網或者與同學交談的方式設法讓自己想要打擊報複別人的意念冷卻,給情緒足夠的緩衝時間,從而避免因嫉妒導致的極端攀比行為。

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樹立堅定的目標,重新認識自己,建立起對抗本能欲望的心理防禦機製。要設立自己未來長遠的目標,製訂達成目標的步驟,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堅忍不拔,不斷進取。從小立誌,就是從小培養胸襟、氣度和魄力,是人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一個方麵。壯誌與毅力是事業的雙翼。堅持大的誌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心中有理想,有希望,才能集中意誌去克服那些困難。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有誌者,事竟成。

要教育孩子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可妄自菲薄。立誌要專,誌貴有恒。有了誌向,要有充分的信心去實現誌向。要有恒心,有耐心。即使沒有實現理想,但也擁有了奮鬥的過程,收獲了一路的成長,經過了風雨的洗禮,自己成熟了,無愧於心的探索征程。

教育誤區

1.出人頭地。“一定要讀好書,打敗其他人”,片麵要求孩子“立大誌”。所謂“大誌”,就是將來當什麼“家”,拿多少錢,管多少人。

2.一損俱損。大人的夢讓孩子圓,自己不得誌,拿孩子煞氣,搞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缺乏自信,產生自卑,得過且過。

3.急於求成。“一口吃出個胖子”,操之過急,要求過多、過高,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抗拒,而喪失興趣和熱情,甚至走向孤獨和偏執。

成長故事

一封中秋家書

爸爸:記得在一次考試中,由於輕視和疏忽,我意外失手。那天我氣得不吃不喝,一個勁地流淚。您把我帶到一棵大樹下,對我說:“看見這棵樹了嗎?它已經站立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狂風襲擊的時候,它不肯倒下;大雪壓頂的日子,它不肯屈服;洪水肆虐的瞬間,它不肯俯首;雷雨轟鳴中,它不肯折腰。”您伸手替我擦幹了淚跡,繼續說:“樹還要繼續在這裏站下去,可你……”

“爸爸,我懂了。”沒等你說下去,我就搶著說:“一次失敗的考試,不會把我擊倒。我可以,我能行,我的一生就選擇一種姿勢——站立。”

那一刻,老爸您欣慰極了。

相關鏈接漢·荀悅《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妒、嫉:因別人好而嫉恨;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嫉妒道德和才能比自己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