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肌肉的變化
產後的媽媽除了欣喜小寶寶終於降生了以外,同時也開始擔心了起來,懷孕前後會造成的一些身材、皮膚問題,如腹部肥胖等。
媽媽懷孕的時候,為了滿足寶寶成長發育的需要,吃飯和補充營養,是每天常做的事。這時過多的脂肪就囤積在腹部,而產後缺少運動和營養過剩,就會造成腹部肥胖。從懷孕開始到嬰兒娩出,你的身體會發生一係列戲劇性的變化。一般女性生產完後體重會增加10~12千克,是正常的狀態;但有很多女性懷孕期沒做好飲食控製,生完後體重卻增加了15~20千克,這樣很難瘦下來。在懷孕期間,腰圍大約增加了50cm,因此產後你會感到腹部是如此的伸張與鬆弛。
其實要預防大肚子,防範重於治療,在懷孕階段避免體重急劇增加,配合適度運動及皮膚按摩,是維持肚皮彈性、避免妊娠紋及產後小腹突出的最好辦法了。至於想要對付已經突出小腹的困擾,就必須對它的成因充分了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針對成因徹底解決問題。
腹部突出的成因除了眾所周知的脂肪堆積外,以產後女性來說,腹部筋膜鬆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成因可大致分析如下:
皮膚老化鬆弛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皮膚會變得鬆弛,七成以上的中年女性,都有這方麵的困擾。另外對於一些體重過重,經過快速減重後,往往也會因為皮膚的彈性沒有完全恢複,出現小腹微凸的現象。
腹部筋膜鬆弛
懷孕分娩是造成腹部筋膜鬆弛的主要原因。肚皮因曾經懷孕、生產而被撐大,所以凡生過小孩的媽媽,都會被肚皮鬆弛的問題所困擾,其鬆弛程度取決於多產與否和懷孕期體重有無急劇增加。
肥胖
全身性肥胖,或者局部腹壁脂肪組織的堆積,都會造成小腹突出。
產後腹部臃腫,體態不雅,給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令人煩惱和沮喪。這時,也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使腹部肌肉恢複原先的狀態。
乳房增大
產後新媽媽乳房將發生較大的變化。新媽媽在產後第二天分泌出量少色黃混濁的初乳,同時乳房逐漸膨大,初乳增多。有的新媽媽們的乳汁來源於髒腑氣血,氣血旺盛則乳汁充足,氣血虛弱則乳汁量少或無乳。因此,產後女性應加強飲食調養,多吃富有營養的食物以生氣血,促進乳汁的分泌。
出現產後口渴
因產後失血、多汗造成體液消耗量非常大,或者因為陰虛火旺所導致。可以喝孕婦奶粉,傳統的方法還可以喝炒米水或者紅棗茶也可以,還可以加點北芪,總之要多吃水果。如果經常出現嚴重口渴請及時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體溫升高
有些新媽媽在產後3~4天會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極度充盈而出現體溫升高,體溫甚至可達38.5℃~39℃,一般可持續數小時,但最多不超過12小時,體溫即下降,這種情況不屬於病態。可經過按摩乳房、新生兒吸吮、人工擠乳或用吸奶器、電動吸奶器吸吮乳房使體溫下降。
產後新媽媽如果體溫異常升高,或1日內有2次體溫超過38℃應視為異常,有可能發生產褥感染,需去醫院檢查,可由醫生確定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產褥感染、泌尿係統感染等,以便得到及時診治。
產後惡露
產後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及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一般持續4~6周,總量可達500毫升。
血性惡露為產後最初3日,呈紅色。漿液惡露為產後4~14日淡紅色。產後14天以後會出現白色惡露。
如你的多次出血為量少,顏色暗紅,伴腰酸、腹痛等情況可能為宮內感染,應上醫院做B超檢查。如為鮮紅色,且無其他不適情況,可考慮為月經,因產後初次月經常因卵巢功能紊亂而不規則。建議上醫院做B超檢查以排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