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虎子(1 / 2)

哭泣的虎子

虎子拔腿就想向門樓裏衝去。這時早有準備的大哥、二哥、三哥一下子將院門閂上了。虎子又掉頭竄向院子,企圖越過院牆逃出去,但努力了幾次,都被狗販子握著沾滿血腥的打狗棒子,一次又一次地擊打了回去。

朋友,你們見過一條會哭泣的狗嗎?我所說的這條狗,在它生命的最後一刻,確確實實哭泣過,直到如今,它仍時常在我的夢中,向天狂吠,淚流滿麵,把我哭醒……

這就是我的那條叫“虎子”的狗。虎子驍勇剽悍,毛色花斑,狀如老虎,我們便親切地稱它為虎子。

虎子是我童年時期最好的“戰鬥”夥伴。山裏的孩子無處可玩,常常自娛自樂,在有月或無月的夜晚,吃了飯,扔了碗,捎上自製的“水銃子”溜出來,玩打水仗。打贏的就“乘勝追擊”,打不贏的就“丟盔棄甲”,落荒而逃。那時的我,是孩子當中最機靈的一個,“勝利”總比“失敗”多。當然也有“戰鬥”失利的時候。這時的我,就運用孫子兵法最後一條“三十六計走為上”。每當有人追趕而來,我就拚命朝家裏奔跑。這時的虎子,瞅清局勢,就會突然“殺”出來,把追趕我的孩子們攆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嗷嗷亂叫……這時的我,就會拍著小手,唱著歌,向敗逃的孩子們再次叫陣。虎子也雙腿前撐,端坐在那裏,不斷伸著舌頭,舔著嘴唇,悠哉樂哉,儼然一位常勝將軍……

虎子看家護院從沒有輕心過。鄰家的嬸子為了幹活掙工分,便把不到半歲的女兒放到我家裏,讓雙目失明的母親為其照看。有一次歇工,嬸子回來給女兒喂奶。嬸子本想同母親開個玩笑,要偷偷抱走女兒。沒曾想臥在一邊的虎子看出了疑蹤,誤把嬸子當成偷孩子的賊,“狺”地一聲撲上去,差點咬住了嬸子的乳。要不是嬸子躲閃及時,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那時我的家,因為兄弟姊妹七八個,再加上母親雙目失明,盡管父親累死累活,每年總是“倒打款”。掙得的工分,分得的糧食,總是夠吃不夠喝。沒到青黃不接的日子,就吃了上頓愁下頓,四處討借。在我的印象裏,我們從沒吃過幹飯,更沒有吃過飽飯。我們吃的都是能當鏡子照人的稀粥,就這還不能正常保證。常言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盡管如此的家境,仍是沒有改變虎子對我們的忠貞不渝。我們高興的時候,虎子就向我們撒歡;我們憂傷的時候,虎子就自個兒躲得遠遠的。那時節,不興搞個體,父親時常白天幹活,夜晚就偷偷一個人出門給別人鍛豆腐磨,以便多掙幾個小錢養家糊口。這時的虎子,就義務地當起了父親的“貼身保鏢”。父親無論到多遠的地方,虎子都要一直把他護送到目的地,等到父親幹完活時,又把父親接回家。每當聽到父親介紹虎子的“義舉”時,我們全家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