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態文學與作家的責任感(2 / 2)

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社會為主的國家,已經走了20多年的化學農業之路,土地日趨板結,化學殘留物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滲透到人們生活的角角落落。我們吃的蔬菜裏殘留有殺蟲劑,饅頭裏摻有硫磺、滑石粉、增白粉,豬肉裏含有瘦肉精,辣椒油裏含有蘇丹紅……8歲男孩長胡須、7歲女孩來月經等,已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正如時下所言,如果說“一杯葡萄酒救了一個多病的法國民族”,“一杯牛奶挽救了一個低個子的日本民族”,如果說先進的國家已經在研究“屁的汙染和狗屎的汙染”問題,那麼我們當務之急應該研究解決的是“化學農業初級階段的嚴重汙染”問題!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水與土壤的嚴重汙染,生物與食物鏈條的肆意改變等,各種稀奇古怪的疾病接踵而至,癌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已成為當下不可回避的問題。

引用文中的下列數字,可以使我們對癌症有一個更為清晰、清醒的認識:“……根據1996年全世界人口統計數字為60億來預測現在數字為65億,根據目前腫瘤病人的統計,若按高端區2%來計算那將是1.3億人,若按低端區1‰來計算那將是650萬人,保守地取其中間數來計算那將是6825萬人。在人類近代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消亡人數是2300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消亡人數是8000萬人(其中中國戰場上是3000萬人),其中納粹的赫爾辛基集中營被稱為最厲害的人類屠宰場(殺人如麻),希特勒政策殺死猶太人的數字是1000萬人。從以上兩組數據比較來看,我們說癌症是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它遠比戰爭來得更恐怖更可怕更厲害……”

就我目前有限的閱讀範圍,李慎之、李榮德的長篇小說《山裏娃》,是第一部集中反映因飲食、環境汙染而導致大量癌症並發的長篇小說。可以這麼說,這應該算是一部融文學性、科普性於一體的長篇小說。小說中大量運用了中醫學、醫藥學、植物學、建築學、地質學等方麵的專業知識,顯示了作者寬廣的知識麵和豐厚的藝術素養。在這部作品中,我比較喜歡林青這一人物形象。林青果敢、堅毅、睿智,是一位有知識、有思想、有見地、有魄力、富於開拓進取精神的人。為了同病魔作鬥爭,使不幸患上癌症的人們早日得到康複,他不惜冒險,甚至在某些方麵做出了必要的犧牲,並最終取得偉大的勝利。作品謳歌了身居陋室、肩膀不寬而主動擔當起道義與責任的普通農民本質。林青是一群山裏娃的代表人物,也是作者通過作品著力塑造並寄予理想追求的精神物像。長期以來,作者一直關注人們的生活健康,對當今生態環境的破壞始終憂心忡忡。如今,他們適時推出長篇小說《山裏娃》,旨在喚醒更多的人積極投入到綠色的環保事業中來。我很欽佩作者的這種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意識。

我向來認為,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作家,理應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這樣的作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才能更有生命力。這是作家的創作態度問題。這裏,我不想對作品本身做過多的探究與評判。文章千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會以獨有的生活體驗和解讀方式,獲得與之相應的閱讀效果。我想說的是,作為大生態文學,《山裏娃》這部作品已顯現出文學的力量。起碼,它會呼喚更多的人投身於這場轟轟烈烈的“綠色革命”風暴中來。

米蘭·昆德拉在與克裏斯蒂安·薩爾蒙的談話中說:“……地球上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不再是區域性的了,所有的災難都會涉及到全世界,而作為結果,我們越來越受到外界的製約,受到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處境的製約,而且這些處境使我們越來越變得人人相似。”(見《小說的藝術》,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34頁)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多關注環保,希望更多有責任感的作家傾力於大生態文學創作。為了地球,為了人類,為了我們的綠色家園,為了大家共同的健康,我們需要堂吉訶德式的人物——拯救綠色,其實就是拯救我們人類!由此,文學的意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