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雨果曾在《克侖威爾序言》中提出“對照原則”,在這篇作品中亦有出色體現。婁文生為將自己從“險境”中解救出來,對周圍熱心幫助他的人都持有敏感的戒備心理,這似乎成了他自保的本能。幫他看包的女人,好心的胖司機,送他去西安市熱情的女司機這些“真、善、美”的化身,在他眼裏不過是“危險分子”,唯一的安全就是遠離他們,越遠越好。加之自己“落架的鳳凰不如雞”的遭際,他那顆被恐懼攫取的心已容納不下“真、善、美”,人間最本真的感情就這樣遭到無情地扼殺。即便是婁文生如願找到了安全區的大門又能怎樣?真門易進,心門難開,敢問通往人心的安全區,路在何方?
3.作者以敏銳的洞察力,細膩的筆觸深刻挖掘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展現了特定的社會環境下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加重了主人公的悲劇性。這也是該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另外,作者獨到的運筆之處還在於采用意識流、夢境、鏡頭閃回等特技向讀者展開一個靈魂的訴說,同時注意將主人公的主體心理與外在環境相融通,借助環境渲染主人公內心的孤獨與無助。在濃鬱的悲劇氛圍中塑造婁文生這個有機整體。作品意在通過人物心理活動向讀者揭示出當人們麵對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時表現出本能的求生欲,從另一側麵暗示了社會治安狀況不健全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惶惑與無助,從而產生尋找安全的強烈欲望。而婁文生隻是這類人中的一個特例。
4.在結構安排上,作者精心設計一係列偶然、巧合事件,如在婁文生出事的那天,總裁要他接機;在他給妻子打電話時,發現對麵的小夥子一直在注意他等,以此來推動情節緊張地向前發展,使矛盾逐漸激化,把主人公一步步引向必然的悲劇結局。作者對於“黑色幽默”的結局處理乃是點睛之墨,發人深省,各式各樣的防盜裝置保證得了人身安全,可是又有誰來拯救這個有心理缺陷的人呢?經過一番疲憊的左衝右突後他回到了商城,可是在態度和善友好的龍副總麵前,他依然有寒而栗,惶惶躲過,甚至總能敏感地捕捉到殺機。這顆由於缺乏溝通與信任而日漸殘缺、扭曲的心何時才能恢複正常?“在那個夜晚,婁文生本能地跳下窗子”,麵對不是危險的“危險”,婁文生卻是選擇以死來逃避,這個孤立無援的人又是何等的無奈與悲哀。我不知道作者在唱響“人性讚歌”的同時是否也在奏響一曲“人性的哀歌”。
5.小說運用第三人稱有限視角巧設懸念,使得情節更為驚心動魄。作者放棄自己的眼光,不對作品中的人物加以主觀評論而是采用主人公婁文生的眼光敘事。這樣一來,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事無不染上了主人公的主觀色彩和偏見。可是讀者依然是清醒的,跟隨主人公進入情節卻不會因他的超常行為而有失冷靜的思考,所以它留給讀者的思索空間是極大的,從而也為作者靈活使用敘述語言製造了機會。
《尋找安全區》看似一則荒唐的“逃亡記”,背後演繹的卻是一部“精神困擾者”的辛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