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誌

——評吳萬夫小小說《改行》的立意

梁廣柏

人是要有點追求的,追求就是給自己擬定出一個可行的奮鬥目標,而後靠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不懈地努力進取,力求去富起來,這是難能可貴的。《改行》這篇小小說所具有的強烈的現實意義就在於此。

我花了幾分鍾時間讀完吳萬夫的小小說《改行》(載2001年4月23日《陽江日報》),這是一篇寫“見異思遷”的小小說。主要情節是:衛校畢業的馬飛和“我”回到家鄉自謀職業,在小鎮開辦了幾年門診,後來“我”才知道為了想多賺錢的馬飛改了行,幹起了替人家殺鴨夫人職業。

故事很簡單,隻是寫了“我”和朋友偶然的一天到棄醫殺鴨的馬飛的家裏,親眼見到馬飛宰鴨動作嫻熟,真是令人感歎!作者憑著簡短的對話,塑造出一個較為生動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題。

從“我”和馬飛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馬飛為了使自己富起來,敢於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開辦門診到改行殺鴨,都是憑自己勞動的雙手去合理競爭,雖然學非所用,但幹起殺鴨這一行,是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這個“見異思遷”不是很可愛嗎?難道這樣幹不符合今天形勢的要求嗎?放棄醫生這一高尚職業不幹而去幹殺鴨的活兒,怎麼會“有失大雅,讓人感到滑稽可笑”呢?

人是要有點追求的,追求就是給自己擬定出一個可行的奮鬥目標,而後靠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不懈地努力進取,力求去富起來,這是難能可貴的。《改行》這篇小小說所具有的強烈的現實意義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