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小小說之花(“世家現象”三人談)(2 / 2)

程:生物的近親繁殖不是好事,而文學創作上的近親繁殖則不同;生物上近親繁殖的結果不可改變,而文學作品可以再造;近親之間的切磋琢磨可以使珠更圓、玉更潤,可以使他們的作品達到更高的層次。耳濡目染,後輩受前輩的熏陶,會自覺不自覺地在語言、構思諸方麵使自己的創作帶上前輩的烙印,但後輩一旦成熟,應該從前輩的規範中跳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退一步說,後輩即使再步前輩的後塵,來個“子承父業”,也說不上是很糟糕的事,與真正的近親繁殖有質的區別。

鄒:小小說作為一種純文學文體,在國內隻用了區區20年的發展時間,無論在創作的質和量上,還是在創作群的素質進步上,以及在作者作品和小小說刊物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綜合的文化影響力上,都在中國當代文壇形成了一種強勢,占據了一席之地,同時也占有了最廣大的文學讀者。小小說的作者群上至八十的耄耋老人,下至18歲的青年男女,各年齡段都有。“世家”創作的,除夫妻、兄弟姐妹外,輩分垂直的,好像隻有父子、父女、叔侄等兩代,我想,隨著小小說的繼續發展,可能出現三代、四代世家現象。

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作為新興的小小說文體,生命力漸漸由弱小到健壯,由幼稚到成熟,其前景是廣闊的,希望是大大的。據悉,目前國內發表小小說的報刊近千家,每年發表小小說的篇目數以萬計,小小說市場大了,小小說的讀者多了,小小說作者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如果按市場營銷的1∶8效應推算,假如有一個人買了小小說刊物,至少就有8個人了解小小說這種文體。那麼一個作家又會影響帶動多少周圍的人呢?隨著小小說文體不斷發展、成熟和受到重視,小小說作家隊伍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世家現象,並非空穴來風。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絕對的,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也有“遺傳”與“變異”之說。這是另一個範疇,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之列。令人欣喜的是,我們透析小小說的“世家”現象,已真真切切地看到一個明媚的季節正向我們走來。

程:小小說作家二世同堂已不鮮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小說作家三世甚至四世同堂的現象也可能會出現。從背景條件說,小小說的園地越來越多,讀者越來越多,小小說這種文體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最近在北京召開的當代小小說慶典宣告小小說的長大成人更昭示了這種文體的成熟,尤其是主流文學的參與和關注會使這種文體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參與全國大獎的角逐。從小小說文體自身來說,這種文體是有別於她以外的任何小說的一種體裁,小小說的創作存在一定的技術性,可操作性強,兩三年的時間不一定能打造出一個短篇小說高手,但同樣的時間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個小小說高手。有了好的背景,小小說作家們會充分利用小小說這種文體的優勢興風作浪,那麼,小小說作家三世、四世同堂之家的出現應該不會讓我們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