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孕期常見疾病的防治(1 / 3)

1 妊娠糖尿病

病因

1.肥胖:肥胖是發生糖耐量減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對於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

2.年齡因素:高齡妊娠是公認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孕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20~30歲孕婦的8.2倍。

3.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產科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無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護理

1.多了解糖尿病知識,應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妊娠糖尿病,極易發生低血糖反應,來勢很快,需要立即搶救。

2.要學會自行檢驗。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及心慌時,要區別是低血糖還是高血糖,是吃糖還是不吃糖,此時用尿糖試紙檢測,便可對症治療。

3.學會自己調整胰島素及飲食數量。在應急時增加胰島素劑量,在病情好轉時又要及時減少胰島素劑量。

4.特別注意清潔衛生。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最好不到擁擠的公共廁所,預防各種感染。

5.生活要有規律。

預防保健

所有孕婦都應在妊娠24~28周進行“糖篩”,以早期發現妊娠糖尿病,及時治療;超過35歲、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不良孕產史的孕婦屬於高危人群,需要更早“糖篩”。如果“糖篩”不過關,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糖耐量檢測。

“糖媽媽”如果在飲食控製和運動治療3~5天後血糖仍無法達標,增加熱量血糖又超標,就必須盡早開始胰島素治療,並一直持續到分娩。

2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病因

1.精神過分緊張或受刺激致使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紊亂。2.寒冷季節或氣溫變化過大,特別是氣壓高時。3.初產婦年齡<18歲或>40歲。4.有慢性高血壓、腎炎、糖尿病,抗磷脂綜合征等病史的孕婦。5.營養不良,如低蛋白血症者。6.體重指數>0.24.7.子宮張力過高,如羊水過多、雙胎、糖尿病巨大兒及葡萄胎等。8.家庭中有高血壓病史者。

護理

早期預防、治療,阻止病情進展是處理關鍵,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對孕婦進行早期的教育指導。

1.休息:注意休息,適當減輕工作負擔,保證充足的睡眠。2.吸氧。3.左側臥位,可以糾正子宮右旋狀態,有利於改善胎盤的血液循環,利於胎兒生長;還能減少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使回心血量增加,尿量增多;減少腦水腫,減少抽搐發生。4.飲食:注意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鈣質和鐵劑,一般不需限製鹽,長期限鹽,可引起食欲下降,電解質紊亂,尤其可引起低鈉血症,造成腎素分泌增加,最終導致血壓升高。5.嚴密觀察,記出入量:注意體重變化,記錄每天液體出入量,注意血壓,脈搏,呼吸變化,監測胎兒宮內情況等。

預防保健

1.首先控製體重以防過胖。懷孕前已經肥胖的女性,必須嚴格控製熱量的攝取,但還要保證營養的充足。

2.要注意觀察自覺症狀,如果出現頭暈、眼花、眩暈、惡心、嘔吐、尿量和排尿次數減少、視物模糊等情況,應及時與醫生聯係。

3.飲食上必須多吃優質蛋白質、蔬菜、水果、魚、乳製品;少吃過鹹的食物、動物性脂肪、穀類、辛辣食物及有強烈刺激氣味的調味品。

4.要保持心情愉快,經常做適量的活動。不能做劇烈的、沉重的運動和工作。

5.孕婦如果感到身體有些疲累,應立即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3 宮外孕

病因

宮外孕也稱輸卵管妊娠是婦產科常見急症之一,當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急性發作時,可引起腹腔內嚴重出血,如不及時診斷、積極搶救,可危及生命。

護理

1.應用抗癌藥物。2.使用米非司酮。3.使用化學藥物。所有這些工作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來完成。

預防保健

預防較難,但下麵一些情況容易發生宮外孕,應高度警惕。

1.有附件炎、盆腔炎病史的女性。2.有輸卵管手術史的女性。3.不孕症。4.有“宮外孕”史的女性。5.上著宮內避孕器的女性。

4 腹瀉

病因

由於準媽媽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胃排空時間延長,小腸蠕動減弱,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腹瀉。1.感染原因:細菌、病毒經消化道感染。2.飲食原因:食用粗糙、變質食物和不良飲食習慣,或由海鮮等食物過敏所引發。3.合並其他慢性疾病的原因:如甲狀腺疾病、結核、結腸炎等。

護理

急性期應禁食,以減輕食物對腸道的刺激,必要時由靜脈輸液,以防失水過多而脫水。

病初宜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蛋白水、稀藕粉、蛋黃米粥、濃米湯等。隨著病情好轉,改為半流食,最後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