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保健
即將分娩的準媽媽,應該對分娩有正確的認知;
遭遇過難產的準媽媽也不要以為自己有經驗而放鬆警惕,防止惡夢再次降臨。
定期產檢有助於降低難產的概率,是最有效且最積極的做法。
家人也應當負起協助的責任,與醫師幫忙使難產經驗的準媽媽建自信心。
最後,準媽媽要以一個健康及平和的心態來麵對懷孕、分娩,如此一來,懷孕與分娩將不再是一件害怕的事了。
8 早產
病因
孕婦方麵:1.合並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頸鬆弛、子宮肌瘤。2.合並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闌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熱、風疹等急性疾病;心髒病、糖尿病、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病、無症狀菌尿等慢性疾病。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4.吸煙、吸毒、酒精中毒、重度營養不良。5.其他如長途旅行、氣候變換、居住高原地帶、家庭遷移、情緒劇烈波動等精神體力負擔;腹部直接撞擊、創傷、性交或手術操作刺激等。
胎兒胎盤方麵:1.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2.羊水過多或過少、多胎妊娠。3.胎兒畸形、胎死宮內、胎位異常。4.胎膜早破。
治療護理
重點在於避免創傷性分娩、新生兒窒息以及為出生後的複蘇與保暖做好充分準備。
1.吸氧。
2.第一產程中使臨產婦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灌注量。
3.避免應用鎮靜劑和鎮痛劑。
4.肌內注射維生素K110毫克以降低新生兒顱內出血發生率。
5.進入第二產程後適時在陰部神經阻滯麻醉下做會陰切開術,以減少盆底組織對胎頭的阻力,必要時施行預防性產鉗助產術但操作須輕柔,以防損傷胎頭。
預防保健
早產是可預防的,關鍵是要及早診斷,及時治療。當出現以下3種情況之一時必須去醫院檢查:
1.下腹部變硬:在妊娠晚期,隨著子宮的脹大,可出現不規則的子宮收縮,幾乎不伴有疼痛,其特點是常在夜間頻繁出現,翌日早晨即消失稱之為生理性宮縮,不會引起早產。
2.陰道出血:少量出血是臨產的先兆之一,但有時宮頸炎症、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時均會出現陰道出血,這時出血量較多,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3.破水:溫水樣的液體流出,就是早期破水,但一般情況下破水後陣痛馬上開始,此時可把臀部墊高,最好平臥,馬上送醫院。
9 痔瘡
病因
痔瘡是一種慢性病,準媽媽痔瘡的發病率可高達76%左右。這是因為妊娠後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腹內壓增加,影響了血液的回流,致使痔靜脈充血、擴張、彎曲成團,從而形成痔瘡。
護理
痔瘡初起時,主要依靠飲食調理,不吃辛辣食物,如胡椒、花椒、生薑、蔥、蒜等,不吃油炸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便秘。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馬齒莧、芹菜、白菜、菠菜、木耳、黃花菜以及蘋果、香蕉、桃、梨、瓜類等。要多飲水,最好早晨起來後喝一杯淡鹽水或蜂蜜水。這樣可避免便秘,減少硬結糞便對痔靜脈的刺激。遇有便秘時還可多食一些含植物油脂的食品,如芝麻、核桃等。為了不使便秘形成,可少量口服或外用緩瀉藥,如蜂蜜、開塞露等,不宜服用大黃、番瀉葉等下瀉藥,以免引起早產。
預防保健
準媽媽早晚可散步、做體操,平時臥床休息時可將骨盆部抬高20~25厘米。避免久坐、久站,適當增加休息。手紙宜柔軟潔淨,內痔脫出應及時托回。也可進行肛門收縮運動,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提肛運動,每次30下,可以加強肛周組織的收縮力,有助於肛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定時排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廁時不讀書看報。
10 黴菌性陰道炎
病因
孕婦是黴菌性陰道炎的高發人群。原因是:妊娠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使陰道上皮內糖原含量增加,陰道pH值有所改變;同時腎糖閾降低,尿糖含量增高。這些都有利於念珠菌的生長繁殖。
護理
孕婦患病後,極少數人引起早產。另外,當胎兒經母親陰道分娩時,也可能被念珠菌感染。由此可見,為了避免感染胎兒,孕婦患黴菌性陰道炎後應積極治療,治療以局部用藥為宜。
預防保健
1.在孕前就要確保黴菌性陰道炎已治愈。
2.在孕期盡量保持外陰的清潔幹燥。
3.要少吃辛辣、甜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