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產後傷口照護與保養(1 / 1)

順產傷口→3~5天愈合

順產後會出現哪些基本的症狀,這些症狀該怎麼來看待解決,一直困擾著辛苦的產後。

順產的撕裂傷口通常會在產後的3~5天愈合,愈合速度較剖宮產來得快速。婦產科醫師解釋,其實傷口的大小及疼痛的程度是有多重影響因子的(如:胎兒的重量,母親骨盆腔的寬窄及分娩的速度等)。一般來講醫師會在寶寶還未落地前,先剪會陰,等寶寶出生再縫合傷口。此種處理方式的好處是傷口較為平整,將來在複原時的情況也比較好。

有些則是直接讓寶寶出生,讓會陰自然撕裂的方式;但這樣的傷口會較不平整亦不容易縫合。不過何種方式較好,則見仁見智,要視分娩當時的狀況而決定;最重要是產後的傷口不要使其感染,否則會較為麻煩。

婦產科醫師建議順產24小時後可采用“溫水坐浴法”,即用盆水的坐浴方式洗澡,水溫約41℃~43℃。一天約3~4次,每次10~15分鍾,持續到傷口愈合。

剖宮產傷口→照護期6個月

“剖宮生產”即經由腹部及子宮的切開使胎兒娩出之生產方式,其目的是娩出無法以自然分娩方式安全分娩的胎兒。剖宮產的傷口通常需住院4~6天,婦產科醫師表示,目前的傷口多使用會被自體吸收之羊腸線頭,不需再進行拆線程序,但產婦在手術當天和手術後第一天,下床仍需有人陪伴,並采取漸進的方式下床,亦可於產後經由護理人員協助使用束腹帶,以減緩活動時所造成的傷口不適。

剖宮產手術多采用半身麻醉,在術後下肢會有麻木感,但會慢慢恢複知覺。待麻藥消退後,傷口會有疼痛感,子宮收縮時也會有不適感。醫師指出,術後因傷口太痛而想用止痛劑的哺乳媽媽,不用太擔憂藥劑會透過乳汁影響寶寶,因藥劑在母乳中含量非常少,況且可利用喂完母乳時來用止痛劑,故影響不大。哺乳時,可將寶寶放在墊有枕頭的大腿上,或是采用側臥方式,以避免寶寶壓迫到新媽媽產後傷口。

護理師建議,產後3~5天可做子宮環形按摩,此按摩法可以促進子宮的複原及惡露的排出,亦可預防因收縮不良引起的產後大出血。實行剖宮手術的媽媽,醫師會裝置尿管以觀察尿液輸出情況,產婦需等到排氣後情況較穩定時才可以一一取下裝置,取下後的4~8小時即可自解小便。

剖宮產後的新媽媽,若已可以自行穩定走動(約為術後的2~3天),便可使用防水貼布遮蓋傷口,以淋浴的方式洗澡,浴後則要盡快使傷口保持幹燥。若有任何感染的症狀,都要立即就醫。

惡露

所謂“惡露”即指產後的陰道會流出類似經期的血,但量會稍微多一點。通常惡露不應有臭味,其味道與經血類似,注意惡露的味道,若有惡臭或腥味,就代表子宮可能遭到感染。

剖宮產的產婦,醫師通常在手術時會清除子宮內的殘餘物,所以惡露量會較少。一般而言,不管是順產或是剖宮產,惡露的排放會在產後4~5周後結束,然後恢複到正常的白帶分泌。

惡露周期一覽表

1 周內 鮮紅色的惡露量多。

1~2 周 粉紅漿液的惡露,中量,粉紅或帶點褐色。

2~3 周 褐色或白色惡露。量少、褐色或黃色。

4~5 周 幹淨的白色惡露:幹淨、白色或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