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不要說禁忌話,別傷女孩的自尊心(3)(1 / 2)

由於女兒認真地練字,她的作業寫得越來越整齊。石歡去學校接她時,老師還當麵誇獎她寫字進步很快。石歡很高興,對女兒說:“付出就有收獲,怎麼樣,就算將來不能獲獎,但是現在寫字進步了,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是很值得高興的事。”

石歡在自己的教女日記中寫下這件事,她在結尾寫道:作為家長,不管孩子現在怎麼樣,我們都要記住,對孩子的進取心,我們一定要抱著鼓勵的態度,要給她真誠的讚許和支持的目光。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要向她潑冷水。

“別做白日夢了”也是一些父母打擊女孩時常用的一句話,這句話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消極的心理暗示,它對青春期女孩的創造性心理會產生很大的“殺傷力”。

張慧從小就喜歡看書,也喜歡寫作,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一個作家。

有一次,她問父親:“是不是隻有大人才能寫幾十萬的書,然後出版?”父親覺得這個問題很沒意思,就很不在意地說:“當然了,你見過誰家的孩子寫過書?”張慧不假思索地說:“我就能!”父親嘲弄地說:“別做白日夢了!”

父親的話並沒能阻止張慧做“白日夢”,她幾乎每天都看許多書,不管是什麼書,隻要有字,她就看。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她的第一篇文章在報紙上發表了。她高興地拿著報紙讓父親看。父親隻瞥了一眼,就把報紙扔到了桌子上。對於孩子的成就,父親感到不值一提,無非是一篇“豆腐塊兒”而已。

張慧有點不高興,她對父親說:“我一定會成為作家的!”父親再一次向她發出了警告:“別總想這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好好把你的書念好!”

到了初三,張慧在雜誌上發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說。父親這次不像以往那樣冰冷了,但也沒有鼓勵她,他說:“隻是一個兩千多字的故事而已,仔細看看,寫得有點幼稚。”張慧不服氣地說:“爸,你不要瞧不起我。我正在寫一個長篇小說,已經在網上發表了好幾章了,點擊率特別高!過不了多久,我的夢想就會實現!”父親的臉陰沉起來:“我看你是得了妄想症了。你是個學生,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別做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這次期中考試要是進不了年級前20名,看我怎麼收拾你!”張慧撇撇嘴,一臉的不服氣。

後來,張慧不斷地在網絡上發表文章,散文、詩歌、小說。到了高三,她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絡寫手。

如果張慧沒有堅持做她的“白日夢”並為之奮鬥,或者在遭到父親的蔑視之後,便不再“妄想”,老老實實地讀書,她無論如何也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孩子,不要對她的看似荒誕的想法冠以“白日夢”的頭銜,向她潑冷水。

恰恰相反,當女孩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如果這種想法有道理、合邏輯,父母就應當讓女孩繼續想下去,鼓勵她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並千方百計地為她創造條件,讓她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如果女孩的想法好高騖遠、不符合實際情況,父母也不要一口否決,要耐心地引導女孩,更正她的想法。

少用否定語言

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但如果孩子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時,許多父母便會感到悲觀失望,灰心喪氣,從而常常在不經意間對孩子的未來加以否定。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不聽話、屢教不改,或者不認真讀書、不做功課時,氣急了,就會說出一些否定的話語:“你真是個沒用的人!”,“就你現在這個樣子,將來肯定沒出息,說不定就是個‘啃老族’!”,“你還想有什麼作為,那是不可能的!”

父母一時的氣話,但卻足以構成對孩子終身的傷害。因為這些否定的言語截斷了孩子對未來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測試。參與者依照研究人員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動作。測試結束,由裁判選出誰是反應最慢的人。遊戲進行時,有一個參與者始終在被裁判指責。

測試結束,總被指責的那個參與者說:“我本來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遊戲,做起來沒什麼問題。第一次,我的反應並不慢,但裁判首先向我亮起黃牌,批評我反應不夠迅速,接二連三的否定,弄得我壓力越來越大,結果錯誤越來越多,手足無措。”

心理學家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過多的否定會讓人無所適從,缺乏自信。用句俗語說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我們不想在否定聲中長大”,這是很多青春期女孩的心聲。女孩的心靈是脆弱的,她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一句粗暴的、否定的話語,是對女孩心靈的摧殘;一句溫柔的、肯定的話語,會使女孩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