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不要說禁忌話,別傷女孩的自尊心(4)(1 / 2)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女孩,讓女孩替自己實現願望。那麼,女孩就會感到身上的擔子太重,壓力太大,她會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同時,女孩也會失去自己的成長空間和獨立意識。性格倔強的女孩會產生抵觸、反叛與對抗的情緒,出現與父母關係緊張、厭學等現象,甚至走上歧路;性格懦弱的女孩則會變得精神萎靡,對生活、學習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等,甚至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張黎的媽媽小時候因為家裏的經濟拮據,沒有學習機會。當張黎上學後,她就開始按照自己的設想,為女兒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她常常對張黎說:“黎黎,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考上清華!幫我和你爸實現我們當年的夢想。”為此,張黎在父母為自己設計的框架裏不斷地努力著。

今年,張黎不負父母的厚望,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一所市屬重點初中。張黎想: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她沒有自己辜負爸爸媽媽的苦心,考上了他們指定的學校,這個假期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晚上,媽媽下班回來了,手裏拎著一個大口袋。張黎急忙迎上前去,打開口袋,張黎呆住了——裏麵全是初一的課本和輔導材料。媽媽並沒有理會張黎的驚訝,嚴肅地對張黎說:“你別以為進了重點初中就萬事大吉了。要知道,凡是考進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是尖子生,你要想出頭,就得提前做準備。”張黎說:“媽,我知道。可是,這個假期是不是……”媽媽打斷了張黎的話:“是不是什麼?你還沒到可以休息的時候。我和你爸早就計劃好了,你的目標就是清華!當年,我的理想就在清華上學,但是家裏沒錢供我,我隻好放棄。而你爸爸當年因為一分之差沒有考上清華,這是他一輩子的遺憾。我們倆的夢想隻能靠你去實現了。”

從那以後,張黎不再像以前那樣跟媽媽親近了。在張黎的眼裏,媽媽的角色已經淡化,她更像體育教練,而且是十分嚴厲的體育教練。媽媽給張黎製訂了一整套學習計劃:每天必須做多少課外作業,雙休日必須看多少課外書,早上的朗讀時間不得少於多少分鍾,每天看電視不得超過多少分鍾……

看著繁重的學習計劃,望著一堆堆的輔導資料,張黎再也無法忍受。在一個雨天的早晨,張黎離家出走了。

在警方的幫助下,一個星期後,父母找到了張黎。張黎回到家後,媽媽和她進行了一次談話。“黎黎,你為什麼要離家出走?我和你爸對你不好嗎?”“你們對我很好,但是我不想學習,不想看那麼多的參考書。”“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因為我覺得學習是為了你們而學,看書也是為你們而看。你們一直把我當成替你們實現夢想的工具!”說完,張黎跑進房間。接連幾天,她都不和父母說話。媽媽怕她得心理疾病,就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向張黎的媽媽說明了張黎現在的情況。張黎的學習壓力很大,當她進入青春期這個對壓力非常敏感的時期後,所有的壓力就以抑鬱的方式爆發出來。這種抑鬱的情緒籠罩了張黎的整個心靈,以至於她無法安心學習,想逃離現有的環境。心理醫生說:“每個孩子都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父母隨意改造的機器。所以,你不要總把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的頭上,這樣,不但彌補不了你當年的遺憾,也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遺憾。”媽媽聽後,點點頭。

父母越是不得誌,對孩子的期望值就越高;父母越是壯誌未酬,越是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總想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讓孩子去實現。

的確,鑒於各種各樣的複雜情況和原因,有不少家長失去的東西很多。例如,有的家長期望值並不高,但是就因為家庭經濟原因而實現不了;有的家長本有很高的天賦,但是社會環境突然發生變化,自己的發展受到了阻礙;有的家長有某方麵的潛能,但是由於缺乏專家的指點和培養,錯過了發展的“關鍵期”,最後隻能是以遺憾告終。

在這些家長的潛意識裏,有一個不容易解開的“結”,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實現自己在青少年時代沒有實現的期望。家長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做法並不明智。

為人父母者,不要為女孩設計發展的模式,強行讓她沿著父母設計的軌道前進。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些,從精神上給女孩關愛和關心,讓她按照自己的願望成才,讓她在自己的理想天空中自由搏擊。

這些話,不要對女孩說

“話到嘴邊留三分”,在教育青春期女孩的過程中,父母就要遵守這樣的說話守則。說出去的話就好比潑出去的水,如果不假思索地說一些刺傷女孩的話,女孩就會越來越不聽話。以下6句會讓青春期女孩最傷心的話,父母千萬別對女孩說。

1.貶低的話——“你真沒出息!”

雖然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很漂亮、很完美,會以孩子為驕傲。但由於望女成鳳,似乎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使父母的實際行為表現得好像孩子的成長總是不如他們的意。因此,他們需要不斷地訓斥和矯正女孩的行為。這種錯誤的意識導致父母輕視女孩,常常對她說:“你真沒出息!”並常常把女孩當成是自己控製的對象,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對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