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用心聽訴說,分享女孩的喜怒哀樂(1)(1 / 3)

父母用心傾聽青春期女孩的訴說,可以讓她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她會因此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這有利於女孩將自己的心裏話告訴父母,同時,也有助於父母對青春期女孩不正確的想法和不聽話的行為,進行明確的教育和指導。

認真聆聽女孩的話

隨著女孩年齡的增長,很多父母會開始抱怨“孩子不願意與我溝通”,“孩子總是把事情悶在心裏”。麵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仔細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你溝通?如果將這個問題拋給女孩,她就會說:“父母不了解我,他們總是自顧自地講大道理,從來不聽我的想法!”,“他們從來不認真地聽我說話,有時候,我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卻發現他們根本就沒聽進去。所以,我現在懶得和他們說話。”

事實上,每個女孩都願意與父母溝通的。但是,親子之間的溝通之門往往被父母在無意中關閉了。

一位母親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情。她說,六月的那幾天,女兒很興奮,因為學校裏正籌備藝術節。女兒是個外向的孩子,每次吃晚飯時,都要和他們說好多班裏的新鮮事。女兒說:“藝術節有一個花展,我們班負責拿花,是那種盆花,我向老師報名要拿一盆月季花。媽,你能幫我買一盆嗎?”“好的。”她心裏想著今天沒有完成的工作,沒聽清女兒剛剛的“演講”,就含糊地答應了。

雖然女兒說了兩次,並一再叮囑,可她還是忘了去市場買。那天,她的一個同事病了,她一下班急著去看同事。女兒哭得很傷心。她一再安慰女兒,並給老師寫了信,解釋原因,可女兒還是悶悶不樂。

從那件“月季花事件”之後,她忽然意識到了認真傾聽的重要性。因為學校裏少了一盆花照樣美麗,但孩子少獻了這一盆花就少了一次得到愛的機會。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是親子溝通中的重要一環。作為學生,青春期女孩每天可能都會有很多不開心的事,有一大堆的“心理垃圾”,影響心情和學習效率,甚至會感到生活怎麼這麼無趣、陽光怎麼這麼刺眼、功課怎麼這麼難……她們需要及時把這些消極情緒清除,宣泄就是很好的方法。而向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宣泄自己的情感、吐露煩惱是女孩最好的選擇。她們渴望得到父母認真的傾聽與包容,而不是沒完沒了的說教。因此,“大耳朵、小嘴巴”的父母是很受女孩歡迎的。

華女士的女兒就要到上海上大學了。女兒臨行的前一天晚上,打電話約媽媽早點回來。華女士平時工作很忙,很少跟女兒交談。這次,她早早地回到家裏,要與女兒話別。

沒想到,女兒一上來就開始了對媽媽的“控訴”。她列舉了媽媽的種種“罪行”:哪一次媽媽不讓她接電話,是不信任她;哪一次媽媽的批評不符合事實,是冤枉她的;哪一天,媽媽怠慢了她的同學,使她很沒麵子;哪一回,媽媽當著同學的麵訓斥她,傷了她的自尊……女兒邊說邊哭。

“我怎麼也想不到我的乖女兒對我有那麼多怨恨,她說的那些事,我怎麼一件也記不起來了呢?”華女士也感到很委屈。但她想,明天女兒就要走了,讓她把一肚子“苦水”全倒出來也好。

華女士耐心地聽,女兒足足講了3個半小時。“痛說”後,她伏在媽媽懷裏大哭起來。華女士摟著女兒問:“女兒,這些話你怎麼不早跟媽媽說呀?”“你那麼忙,每次我想和你說,你都沒有時間!”女兒抽泣著說。

華女士說:“這些年,我自以為給了女兒很多,可我唯獨沒有拿出時間聽她訴說,我真覺得對不起她。”現在,華女士每天都會抽出一小時的時間,和女兒在網上聊天,母女關係很融洽。

認真聆聽孩子說話,孩子才會願意與父母交流,彼此間才不會有隔閡。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做出認真傾聽的姿態。父母在傾聽孩子說話時,這樣的姿態很重要:由於女孩往往個頭較低,父母應當蹲下來或坐下來,麵對著女孩,身體微向前傾,表情平靜、柔和,眼睛平視她;父母要暫時放下正在做的和正在想的事,給女孩表達的時間和空間;仔細觀察女孩的臉部表情,說話的聲調和語氣、手勢以及其他肢體動作等非語言信息。

其次,表現出聽的興趣,把你專注傾聽的態度傳達給女孩。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不論女孩的話題多麼簡單,隻要你表現出了感興趣的姿態,孩子講話的興趣就會產生出來。如果父母總是沉著一張臉,一言不發、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就會讓女孩十分失望。慢慢地,她也會養成對什麼都漫不經心的毛病。有的女孩在課堂上發呆、不愛發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很少傾聽她的講話。因為她很少感受自己語言的魅力,必然會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失去應有的信心。

傾聽孩子講話的時候,父母要讓女孩知道,她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認真聽到了。為了顯示你對孩子講話的重視,你可以用表情、語言來向女孩表達。比如,你時而微笑、時而吃驚,就表明你對女孩的講話內容非常在意;你時而詢問、時而誇讚,就表明你對女孩講話的內容很感興趣。

另外,如果女孩在訴說時有不清楚的地方,父母可以讓女孩舉一些例子。孩子可能說:“老師們都不喜歡我……”父母可以很平靜地說:“你怎麼知道的?你可不可以舉幾個例子?”,讓女孩說得更清楚、更具體一些。